本文转自:今晚报

儿子每次回家都爱睡懒觉,早饭等我们喊。我知道,这不是他真懒,也不是缺觉,在外工作他经常熬夜,即使睡不足,早晨也必须按时起床,不然会错过食堂开饭。他这样做,是成年人在父母家撒娇的一种方式。

早饭都要凉了,时间也不早了,可他还在睡。如果早饭吃晚了,时间上就会缩短与午饭的间隔,无疑会影响中午的食欲,通常他回家,午饭会很丰盛,饭菜也多是按他的口味所做。而我又不忍打断他的睡眠。两难之下,我会脱口说出一句话:“起来先吃饭,吃完了接着睡。” 他也知道,单位食堂的人不可能跟他这样说话,能听到这句话的地方,只有父母的家。

从健康角度说,这句话其实不科学。我这样说,除了“溺爱”使然,其实也是一种“遗传”。

年轻时回家看望父母,偶尔会住下,早晨就会体验同样的一幕,听到同样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是母亲。后来多是当天往返,只吃一顿午饭。奇怪的是,即使在神清气爽的上午,我也会在临近中午时犯困,特别是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过程中,更能催生倦意,于是就爱躺在床上,放松自己。朦胧中,听到厨房叮当作响,不知不觉睡着了。然后,就会听到母亲的话在耳边萦绕:“先吃饭,吃完再接着睡。”

所以说,我对儿子这样,不过是继承了母亲的习惯。

在小时候,我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那时若是赖床不起,母亲除了喋喋不休,还会把被子掀起来,她生怕我上学迟到。即使在周末或假期白天午睡,她也会像闹钟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先把我吵醒,再不厌其烦地唠叨,说这样睡下去会睡傻了,会越睡越懒。我知道,她生怕我成为一个懒虫。她笃信好日子要靠勤快,一个人即使没什么大本事,只要勤快就会吃穿不愁。但是,当我长大成人,在外打拼,再回到这个家时,她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因为她知道我的所有不易,她开始无原则地骄纵我,补偿对我曾经缺失的娇惯。

同样,儿子小时候也不曾被娇惯,特别是上高中后,早晨五点他就得起床去上早自习。有次他跟我说:“爸爸,早晨我刷着牙,差点儿睡着。”我心疼极了,但嘴上却不敢说:“那就多睡一会儿。”尽管这样的话远远算不上关怀。

母亲这样喊我起床时,口气不会是命令式的,更像是商量、乞求,她拉着长声,有一种想要叫醒我,又怕我真被叫醒的矛盾。而我醒后,也不会立即起床,更愿意听她多重复几遍这句话,也想趁机听听她和父亲的说话声。他们的说话声常使我恍惚,以为又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父母很勤快,总是起得很早,一个做饭,一个打扫院子,他们互相说着话,或者和来访的邻居说话。有时候,父亲会去地里转一圈,然后跟母亲讲地里的情况。在他们的对话中,我躺着就更觉得安全舒适。他们的声音使我产生安全感,就像一个熟睡的战士,即使是在战争的间隙,他也知道有醒着的哨兵在保护他的梦。

儿子肯定也有这种感受和想法。他被叫醒后,要么回答一句:“你们吃吧,我不吃了。”这句话,会引起我们的“恐慌”,不吃早饭怎么能行。妻子更会神经质地联想到,他在外面是不是经常不吃早餐?更多的时候,他醒了,却并不马上起床,当然,也不相信真的吃完后接着再睡,他会满足地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夸张的哈欠,然后又把头埋进枕头假寐。也可能,他一直在假寐,醒了却不起床,是想多多体验躺在父母家的那份安全感。那柔软的被窝,是这世界上最安全的巢。他有时会说:“爸爸,你还是早晨六点起床去锻炼吗?我听到你开门的声音了。”可见,他是醒着的。

如今,儿子能享受的这种娇惯,却慢慢与我无缘了。父母年迈了,虽然人越老醒得更早,也起得早,但我却无法心安理得地睡懒觉,而任由他们操劳,实际上他们做起来也比较难了。所以,我已经很少听到母亲说这句话了。想到这些心里就酸酸的。我多希望,永远做一个在父母家睡懒觉的人,常能听到“吃完了接着睡”的声音,而说话的人,年轻而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