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北日報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電視劇《阿信》在我國各地播出後,曾引發很大反響。該劇演繹了日本明治年間阿信從7歲到84歲的人生故事,阿信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和她在艱苦創業中表現出來的善良真誠,深深打動了中國觀衆。歷經幾十年歲月沉澱之後,現在人們回味該劇會有怎樣的感悟呢?

阿信因爲家境貧寒,從小苦苦掙扎,一家人抱團潛心經營,終於積攢了龐大的資產。當她晚年把家產交給兒子經營時,卻發現兒子田倉仁荒淫貪婪,因而大失所望。阿信爲此懊悔,因爲窮,她一心只想掙錢,到頭來卻忘了對兒子的教育,使其失去比金錢更爲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淳樸美德和愛心。該劇採取倒敘的手法,第一個鏡頭就是阿信舊地重遊後產生的念頭,要把過去歲月遺失的美好東西拾回來,傳給後代。

阿信對人生真諦的認識,經歷了迷惘、遺憾、醒悟的過程。 這對當下正在奮鬥的我們不也有借鑑意義嗎?長期以來,貧窮困擾着我們,新中國成立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中國人以主人翁的姿態向貧窮開戰,移風易俗、改造中國、滌盪舊社會的污泥濁水、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終於有了今日的繁榮,這一路的坎坷艱辛,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在和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要回頭看,當我們得到應當得到的東西時,也要檢點一下是否有失去不該失去的東西?

我國曆來重視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和進步。相比較而言,後者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有些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物質、輕思想的傾向,以致一些地方非道德現象滋生蔓延,腐敗現象時有抬頭,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悄然增長,一些醜惡現象沉渣泛起。這就嚴重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健康肌體,污染了社會環境,毒害了人們心靈,影響了我國的對外形象,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憂慮。

人是世間最可寶貴的。成事在人,敗事也在人。倘若重經濟建設,輕人的建設,就經濟抓經濟,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發展必須有政通人和的政治環境、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況且,人的快樂不只是物質上的獲得,而是精神的豐盈,是活着的價值。物質滿足只是初級快樂,思想文化滿足則是中級快樂,信仰、奉獻、付出,表現爲人的精神境界,纔是人的高級快樂。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遺落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友誼、友情、親情、愛情,這種生活就未必是幸福的!爲此,我們應該認真審視自己,不讓金錢迷住眼,而是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追求人生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中華民族有着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這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在我們邁向社會主義強國之時,更要特別珍惜這一無價之寶。唯此,我們纔可以少一些阿信晚年的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