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紫雲自治縣板當鎮興聯村

[鄉村行·看振興]380戶村民廣東種荔枝年入近2億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杜延卿

“還有兩個月就是荔枝採摘期,只要搶鮮上市,中等品種我看每斤能賣到50元以上。”

“務工通知這幾天發下去,鄉親們去廣東的車票、住宿、餐飲,都得提前準備。”

“村裏建議在當地成立合作社,大家抱團發展才更有競爭力。”

…………

近日,在紫雲自治縣板當鎮興聯村村委會,一場關於荔枝產業的交流會正在熱烈進行。

興聯村不種荔枝,但人人都是種荔枝的行家。

千里之外的廣東省,在東莞、廣州、惠州、茂名等各大荔枝主產區,500多名興聯村村民成了當地的荔枝“管家”,不僅從事荔枝的種植、管理和銷售,不少村民還直接承包土地,從荔枝“管家”變爲荔枝老闆。

“在廣東,有荔枝園的地方基本就有紫雲老鄉。”興聯村村民唐於松言語中充滿了自豪,他不僅是荔枝種植大戶,興聯村人組團式在廣東種荔枝,也是因他而起。

1992年,唐於松隻身來到廣州市,在荔枝園找了份工作,從種植幹起,幾年間,熟悉了荔枝管理和銷售。1999年,敢闖敢幹的唐於松自己承包了70畝荔枝園,第一年的收入,他記得很清楚——11084元。

“種荔枝能賺錢!”當唐於松揣着賣荔枝賺的錢回到村裏,興聯村立馬就掀起了一波“下海”潮,許多還沒見過荔枝的村民紛紛買了南下的車票。唐於松也不藏着掖着,帶着鄉親們一塊來到廣東打拼,此後,老鄉帶老鄉,親戚帶親戚,去廣東種荔枝逐漸成了興聯村的潮流。

“只要管理跟得上,荔枝根本不愁賣,每年到了上市期,高端的荔枝品種每斤甚至能賣到600元。”韋昌和是興聯村第一批“下海”人,從2000年到現在,韋昌和在東莞市承包了70畝荔枝園,其中不少還都是40年樹齡的老樹。

“老樹產量高,一棵樹產三四百斤沒問題,銷售渠道穩定,現在每年收入保底在20萬元以上。”韋昌和笑着說。

在廣東闖蕩20多年,如今的韋昌和將家裏的荔枝生意交給了兒子,自己則返鄉歸田,回村承包了20畝地,專心搞起了辣椒產業,“用賣荔枝賺的錢回鄉種辣椒,既能給村裏做點事,又能守着家門口掙‘票子’,不比外邊差。”

興聯村人的荔枝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全村625戶村民中,有380戶在廣東承包荔枝園,除了興聯村,還帶動翠河村、青塘村、尅混村等周邊800餘名羣衆到廣東參與荔枝產業。他們種出的荔枝,涵蓋了糯米滋、桂味、妃子笑等多個品種,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銷售穩定,近幾年依託電商平臺,還走向了新加坡、韓國、西班牙、南非等國家。

“現在最少的都承包了50畝,上百畝的多得是,不少人年收入上百萬元。”興聯村黨支部書記魏禮江頗爲自豪地告訴記者,每年荔枝上市期後,興聯村村民經營荔枝的收入近2億元。

每年荔枝採摘期,種植大戶都會聘用興聯村村民到廣東進行荔枝採收,除了工資待遇好,還包接包送,並帶動了壩羊鎮、猴場鎮等周邊羣衆參與。

此外,興聯村還定期舉辦返鄉交流會,回鄉的荔枝種植大戶以及“管家”圍爐煮茶,一邊相互交流種植技術,拓寬銷售渠道,同時還將外地的好產業、好經驗帶回村,帶動家鄉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