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走进星溪书院——

仰止之心 使之向学

星溪书院全景

星溪书院

书院正门

政和县是朱氏入闽首站和朱子祖居地。公元1118年,也就是宋政和八年的时候,朱子的父亲朱松进士及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他举家入闽,并在政和创建了星溪书院、云根书院。

据《政和县志》载,星溪书院,“为宋朱韦斋亲建藏修之所,其地位居政和县城星溪之南正拜山下,俯星溪,背正拜,岚影波光,毕会于斯。开窗四顾,熊岫苍翠,若挂檐间,城碟枕山腰一抹楼台稠密如画,先生遐时尝率邑人讲学于兹,后人即其处祠而祀之。”后毁于兵。明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邑人训导吴愚白与提学事周孟中,复建于旧址。清康熙丁亥(1707)内翰张寿峒重修。建隆己亥(1779),知县曹承祖,教谕傅廷珙,训导王孙恭重修。后建天光云影阁。院前有楼屋一栋。清同治五年(1866)知县魏应芳暨傅尔欢泰会同邑绅魏维茂、倪端、徐希业、罗山、杨芬及魏建士、孙材良等募资创建并重建祠内正厅。清光绪甲午(1894)楼屋火焚。是年,邑绅赵瑞征、魏乃煊、杨之钰、赵普、孙萃、文倪、泽周等,以楼轩爽,临江颇饶风景,复谋之。随募捐绅富,不足,又酌抽应试文武童份金重建,并由熊山书院院长陈祖慊题其额曰“仰山楼”。

《林雍星溪书院记》说明韦斋先生之所以建书院及后人之祭祀先生缘由如下:

“先生……建书院于星溪之南正拜山下,以供职事之余,读书观理,以养其高大之趣,于以风化邑人子弟,使之向学……建以成仰止之心,以待夫学古有志之士。”

“先生有俊才,下笔语辄惊人,肆力经史,期为有用,复游龟山杨氏之门,闻河洛之学,益自折节以趋本,实日用于诚意致知之地,辨义利,察伦理,孝于亲,而忠于君。高志大节,确乎不可尚矣。故其子晦翁先生,得道学之传,承先圣之统,实家庭之训有以启之也。……是故望其宇,俨乎若有思;登其堂,僾乎若有见,瞻乎遗像,肃乎若有所仪型,此星溪书院所为祀韦斋先生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该院改为星溪学校;1952年,洪水暴涨,院舍荡然无存。

朱氏祖孙三代与政和结下了深厚的文化情缘。为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主动融入大武夷朱子文化研学游路线,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政和县在七星河畔恢复建设了政和星溪书院。新建位于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景区的星溪书院,2017年启动建设,2020年,书院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政和星溪书院分为照壁、泮池、书院牌楼、山门、韦斋祠、明伦堂、仰山楼等主体建筑,书院建筑群设计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对称形制,表现不偏不倚——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是为中庸之道;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逐递升高,寓意为中正平和,步步登高。

书院照壁,是目前全市最为宏伟的照壁,高3米,宽24米。正面为“星溪书院”四个朱体大字,背面是朱子为父亲撰写的朱公行状,全文6000余字。

登上登云桥,走过泮池,看到的是书院牌楼,它规模宏伟、壮观,牌楼高13.36米,宽18.53米,展开宽度22.22米,采用庑殿顶,黏土筒瓦屋面,三层半拱结构,石柱为础,大开三门,系六柱七楼八字牌楼,其体量为世界之最;牌楼通体使用3.3万块宋、元、明、清历代珍稀古砖砌筑。砖雕的雕刻面积达99平方米,共计雕刻57种118件图案、纹饰,镌刻224字,展现朱子理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世界上使用古砖雕数量最多的牌楼,被誉为“最美古砖雕牌楼”。

进入门楼照壁正方悬挂的是“天地宾鸿”,是取之朱松作的“将还政和”诗词中的“归去来兮岁欲穷,此身天地一宾鸿”。门楼两旁分别为:明清时期政和县疆域全图、四境图、城域图和县治图,从中可见当时政和的一些基本概貌。

韦斋祠:韦斋祠为清代木结构建筑,多用穿半式构架,夯土山墙,坐东南向西北,四个悬山屋顶围合成方形的抱盒式建筑,也叫“一颗印”建筑。整个建筑用料硕大、结构科学、富丽堂皇,是200年前不可多得的官式建筑。外观单层,实为两层,山面做夯土墙。理宗堂正门厅堂上方排列五层云状形栱。韦斋祠是为书院的“祭祀”场所,主要是祭祀书院创办人朱松。

韦斋室:展室从朱氏入闽、任政和县尉始,分16个板块展示朱松的事迹。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宋绍圣四年(1097)闰二月二十三日出生,祖籍徽州婺源县。宋政和八年(1118)朱松上舍登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遂举家入闽赴任,迎养父母、胞弟于官舍。因担心自己性急而贻误政事,故学古人佩韦戒性之义,将所居尉署侧室,取名韦斋,旦夕休寝其间以自警,世人称韦斋先生。朱松有俊才,下笔语辄惊人,为官清正廉洁,制治有方,民赖以安,曾作劝邑民消除“溺女”等恶俗。为开化邑风,他到政和上任不久就创建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延师以训邑人子弟。自此,政和文风始盛,儒士善人彬彬蔚起,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之美誉。邑民称他“既民之父母,又民之师保也。”

敬斋室:陈列的是宋光宗、元顺帝、明世宗三位对朱松的追谥,以及宋朝周益公撰写的朱公松神道碑、韦斋记、韦斋铭、韦斋记后跋、朱松撰写的“先斋先状”“渝民戒溺女文”“送程复亨序”等,以及韦斋公年谱。

墨韵轩:陈列的是朱松的诗词。朱松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诗人。少年时期的朱松就才华出众,语出惊人,诗文以不事雕饰为美,讲求超然秀发,有出尘之趣,到处传诵,直达京师。朱松一生写过几百首诗,其中写政和的诗就有四十多首,最著名有《将还政和》和《题星溪书院》等。政和是朱氏入闽第一站,朱松将百年后的父母安葬在政和,视政和为自己的家乡。他的诗写得悠然自得,表达朱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作更深的寓意是希望南宋朝廷早日收复中原,结束烽火连绵的战乱,让人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该室还陈列了四副朱子的诗联(影印),并设有书法桌和文房四宝,供嘉宾和书法爱好者挥毫洒墨。

书香轩:政和是闽北边陲山区县,古时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山谷阻险,民罕十连之聚。然而,就是这个僻居山陬的“下邑”,却素称文献之地,自古就有“先贤过化之乡”美誉。政和县自唐咸通初,许延二在澄源上洋村创办首座私塾书院——梧桐书院。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之父朱松莅任政和县尉,为教化邑人子弟,先后创办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开政和书院教育之先河。宋绍兴五年(1135)至咸淳七年(1271)的135多年间,全县出过8名进士、45名举人和381名贡生,科名连属成为佳话。此后,明、清两代书院之风大盛,至光绪末,政和境内共有学官、书院、义学、学舍等29所,其中以书院冠名者16所。

韦斋祠居中坐落的是朱松铜像,供后人缅怀祭祀。

明伦堂,是星溪书院讲学之所,居中上方是“万世师表”,悬挂孔子画像,后方两旁悬挂的是孔子四配:曾子、孟子、颜回和恩子,整个讲堂可容纳112人上课。

仰山楼,楼下为办公地,可休息品茗,楼上为芷书阁,目前收集有闽台方志、福建省志、八闽通志等地方正书及各类书籍千余册。同时,中间设有可召开小型研讨会的场所。

朱子像,朱子幼年曾在政和读书学理,成年后经常回政和祭祖讲学,为此政和又被誉为“先贤过化之乡”。朱子身像为汉白玉材质,通体皎白,如云之洁,象征朱子文化与天光同脉,光洁如新。

新建的星溪书院对于延续政和千年历史、弘扬朱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朱子文化教育基地与旅游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温翠梅 /整理 政和文体旅局/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