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諸侯並起,戰亂不斷。第一霸主齊桓公死後,接手霸主大旗的並不是他的兒子,而是另外一位已經步入老年的國君——晉文公。晉文公的一生坎坷艱辛,充滿傳奇色彩,今天就來說說歷史上的晉文公。

1.崛起的晉國

在齊桓公還是霸主的時代,晉國正在悶頭苦幹偷偷發展,繼“晉武公”的韜光養晦政策之後,“晉獻公”對當時的少數民族地區發起了戰爭。他最開始想打一個叫“虢(guo)”的國家,可是要攻打這個國家必須經過“虞國”的地盤。這時有人向晉獻公獻計:我們可以跟虞國簽訂條約,借他們的路去攻打虢。事成之後平分虢的土地和人口。晉國的使者到了虞國說明了條件,可遭到虞國全體大臣的反對,大臣們提醒虞國的君主,千萬不要相信這樣的話,虢是虞國的鄰國,脣亡齒寒。但是虞國的君主是個胸無大志又愛佔小便宜的人,他不顧大臣的反對,向晉軍打開了大門。

虢的國力實在弱小,沒打多久便被晉軍所滅。這時虞國的君主正迎接凱旋而歸的晉軍,準備瓜分戰果的時候,哪知道晉軍突然翻臉,把虞國也給滅了。後來這個事情被編寫爲一句成語叫:借途滅虢。

2.紅顏禍水

晉獻公是個有雄才偉略的人,在滅了虞國和虢以後,他又滅了當時的外族“驪戎”,驪戎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野心勃勃,經常騷擾中原國家。滅了驪戎以後晉獻公得到了他最引以爲傲的戰利品:兩個驪戎的美女。這兩個美女是對姐妹花,據說有傾國傾城的容貌,特別是姐姐,深得晉獻公的寵愛,賜名:驪姬。

沒過多久,驪姬便給晉獻公生下了兒子:奚齊。這時的晉獻公真可謂:色令智昏,他居然因爲寵愛驪姬,想計劃廢掉太子,立奚齊爲繼承人。這個驪姬也不是普通的女人,自從她來到晉國,一直在政治上求發展,現在已經有一幫大臣爲她賣命。在知道晉獻公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後,她經常給晉獻公吹枕頭風,而這時她手下的大臣也不閒着。

有一次,一個人給晉獻公獻計:主公您有4個兒子,太子“申生”,二公子“重耳”,三公子“夷吾”都已經年過而立,但唯獨這小兒子“奚齊”年紀又小,勢單力薄。如果您把位置傳給他,到時候那三個如狼似虎的哥哥肯定不會放過他。與其因爲爭奪主位而搞得晉國內政不穩,還不如趁現在您身體尚好,把這三個兒子殺了,以絕後患。晉獻公當然不捨得殺自己的親生兒子,沒有答應這個人的計策,但是也沒有拒絕。可這樣細微的舉動在驪姬眼裏那就說明有希望,於是她使盡渾身解數,軟磨硬泡,硬是讓晉獻公決定對三個兒子痛下殺手。

三位公子在朝中都安排着自己的眼線,在晉獻公派出刺客的同時,這些內線已經把消息放出去了。太子申生知道父親不僅要殺他,還要殺另外兩個弟弟,頓時心灰意冷。這時他身邊的人說:太子不如趁現在快走,保住性命等待時機。申生痛苦地搖頭:我已經得罪父親和他的新歡了,不能再陷父親於不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現在父親要殺我,我就把他給我的性命還給他,希望我的自殺可以喚醒父親對兒子們的親情,不要再對另外兩個弟弟下毒手了。(看來晉獻公的這個大兒子爲人不錯,如果當上國君說不定是個能幹的君主,有點可惜了)

得知太子申生果斷自殺,重耳和夷吾帶着身邊的親信連夜逃跑。可能申生的死對晉獻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得知另外兩個兒子逃跑後,他並沒有派人追殺,而是任兒子們在外飄蕩。沒過多久晉獻公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小兒子奚齊,順理成章登上了國君的位置,不安分的驪姬同時也把持着朝中政權。

3.動盪的朝政

奚齊上位引起了很多內部貴族的不滿,這些人中有個叫“裏克”的(當初借途滅虢的領頭人)帶兵發動政變,他殺了奚齊後,又殺掉了驪姬和她的心腹。沒了國君,晉國大亂,於是裏克帶上人馬去外面尋找公子們的下落。他得知重耳在瞿國,便派人快馬加鞭去找重耳。見到晉國的使者,重耳一羣人顯得非常冷靜,他們支開旁人開了個小會。

說到這裏要介紹一下公子重耳身邊的三大幹部。第一個“趙衰(cui)”這個人有獨到的政治眼光和管理大局的能力,到了戰國時期,他的子孫建立了趙國。第二個“狐偃”(重耳的大舅子)此人心思縝密,計謀又多,是不可多得的智將。第三個“魏犨(chou)”這個人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武藝精湛,到了戰國時期他的子孫建立了魏國。

經過一番討論,這三人一致認爲現在不能回國,因爲晉國動亂,局勢還不是很明朗,在這樣的形勢下匆忙上位也不是白上的,那些看似支持他的人,無非也就是想從中獲利,重耳繼承大權後不一定能拿得住事兒。於是他們找理由婉拒了使者。

看重耳這邊不同意,裏克立馬掉頭去梁國找公子夷吾了。他身邊的人也考慮到上位之後可能拿不住大權,便給夷吾獻計,讓他去找最近的秦國獲得支持。有了另一個國家的支持,夷吾在大權上就不會被人限制。本來是個很好的計謀,但因爲夷吾太想做晉國的國君,而顯得有些着急過頭了。他先是去秦國談幫忙上位的事情,秦國那邊還沒表態,他倒是先做出承諾,答應上位之後用5座城池作爲交換條件,秦國人當然是一口答應了。然後他又派出使者跑到晉國,給晉國的權貴們說,只要是支持他上位的人,將來都能分到封地。這一內一外都說出了優越的條件,夷吾登上了晉國國君的寶座,號:晉惠公。

4.多事之秋

看着弟弟夷吾做了國君,此時已經過了50歲的重耳深感希望渺茫,再加上自己已經娶妻生子,多年的平靜生活也把他的意志磨滅的差不多了。可就在他願意放棄理想過平常人生活的時候,晉惠公突然派出追殺令,要將重耳一幫人斬草除根。先是被父親拋棄,現在又被弟弟追殺,重耳經歷了平常人所經歷不到的險境。手下的人從刺客手中救出重耳,一行人倉皇逃跑,來到了齊國。

當時的齊國宰相管仲已經去世了。齊桓公看見重耳一羣人蓬頭垢面模樣狼狽,便以上賓之禮招待他們,也沒有過多詢問重耳以後會做什麼樣的打算,而是讓重耳安心住下,並且把貴族宗室的女子嫁給他。這新夫人溫柔懂事,齊桓公又善待他們,於是重耳也就安定下來。

可好日子沒過多久,齊桓公死了。公子們爲了爭奪位置拼得你死我活,齊國內亂,那些宗親和大臣們也一改往日和善的臉色,對重耳這羣人既刻薄又排斥。趙衰等人看齊國也待不下去了,便計劃下一步該去哪裏。但是新夫人剛懷孕,重耳不捨得離開,趙衰看重耳這態度,真是急得要死。這新夫人雖然表面溫柔,內心卻是個有主意有大格局的人,她做了一桌子好菜,哄着重耳喝酒,把他灌醉後,便叫趙衰等人帶着他上了馬車離開齊國。

重耳酒醒後得知自己被偷偷帶離,氣的要拿刀砍趙衰他們幾個,這時狐偃說:你現在砍我們也沒用,還不如等你當上晉國國君後,把新夫人母子接回身邊。已經被時間消磨殆盡的意志又重新燃起火花,在重耳的心中默默樹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隻有當上國君才能家人團聚。這次漂泊的日子比任何一次都要艱難,途徑的國家沒有一個肯收留他們,受盡了嫌棄和白眼的一羣人,無奈之下只能投奔楚國。

5.君王之約

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成王”,這個楚成王有雄心壯志,他是第一個敢跟周天子叫板的人,也就是這樣的行爲,楚國成爲了被各個諸侯排斥的國家,在天下人眼裏楚國人就是“南蠻”。楚成王見到重耳和他的手下後,認定此人日後必定成就一番大事,便以對待君主的規格接待了他們。

梳洗過後,在宴會上,重耳對楚成王的周到和客氣,表現得受寵若驚,他不停地說着感謝的話。這時楚成王玩味的問他一句:你從開席時就不停地跟我道謝,那麼你準備如何謝我呀?突然被這樣一問,重耳頓時啞口無言。不是他回答不上來,而是現在的他哪有資格與別人許下承諾。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重耳開口道:楚國和晉國都是大國,如果將來我有機會坐上晉國國君之位,兩國之間萬一開戰了,爲了報答今天您對我的恩惠,到時候我將帶領軍隊退避三舍。楚成王大笑道:好!那麼這“退避三舍”就成爲我與你之間的君王之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