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抑郁症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人际交往,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轨迹产生长远影响。

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常见特征包括长久的情绪消沉、失去对日常活动的乐趣与参与欲望,注意力难以集中,面临睡眠和饮食习惯的显著改变(如失眠或多睡,食量减少或暴饮暴食),常感体力不支,自我价值感低下,并对未来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尤为重要的是,鉴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的成长期,他们所展现的症状还可能具有独特性:学业成绩突然下滑,与同龄人及家人关系变得紧张,挑战权威行为增多,过度沉浸于数字设备中,乃至出现自伤等令人忧虑的行为模式。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干预策略

个体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主张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改善其抑郁情绪。例如,帮助青少年识别并挑战消极的自我观念,学习更合理的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动力疗法:此疗法侧重于挖掘潜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和早年生活经历,通过解析这些因素与当前抑郁状态的关联,引导青少年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内心的成长与治愈。

家庭疗法

父母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宽容及鼓励的家庭氛围,细腻体察并接受孩子情绪的变化,同时建立健全沟通渠道,鼓励孩子开放心扉,分享内心的困惑与情绪体验。家长也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孩子最直接的依靠,家长在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家长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适时适度地向孩子提供情感支柱,并积极参与到专业的心理干预项目中,携手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恢复之旅,共筑希望与康复的桥梁。

社交技能训练

优化社交技巧培训:为解决青少年在社交领域可能遭遇的挑战,实施专项的社交技巧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内容涵盖情感的有效表达、矛盾冲突的妥善处理以及友谊的积极构建等方面。此类培训不仅可增强青少年的自尊与自我效能感,还可为抵御抑郁构筑坚实的防线。同时集体心理辅导也同样重要,在集体心理辅导的框架下,青少年能在同龄人间找到共鸣与支持的力量,有效缓解孤独感受。通过观察并学习他人的应对技巧,他们的心理韧性与环境适应力得以显著提升,进一步促进个人的情感成长与发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疏导技巧

成年人在与青少年相处时,应当践行积极倾听与深度共情的艺术,这意味着放下成见,避免急于评判或批评,转而选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尝试从他们的视角理解面临的困境。通过这份真挚的共情,向青少年传递出一个温暖的信息:“你的情感被我深切地感知着,你的苦楚并非孤独承受。”这样的理解与接纳能有效缓解他们内心的重压与不安。与此同时,持续不断地给予正面激励与赋能,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至关重要。即便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波折与挑战,也应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拥有克服困难、走出抑郁阴霾的能力。通过细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与潜能,引导其树立正面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实际可行的目标,帮助他们一步步重燃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此外,培养规律有序的生活作息、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度的体育活动,对抑郁症的复原大有帮助。鼓励青少年投身户外,亲近自然,这不仅能够调整他们的生物节律,增强体质,更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大大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之旅铺设坚实的基石。

当抑郁症症状在青少年中变得严峻或心理干预收效甚微时,药物治疗会在专业指导下被纳入考量,以调整大脑化学失衡,缓解症状。这一过程强调遵医嘱、监控副作用及定期复查,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借助科学的心理支持与技巧,青少年抑郁症是可被克服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守护一片晴朗天空,引领他们摆脱阴霾,重获生活乐趣,让阳光在风雨后更加灿烂地照进他们的世界。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杨燕·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