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本报讯(记者狄慧)近期天津心理援助热线接到一些学生的来电,反映了校园言语欺凌的情况。言语欺凌不同于肢体欺凌,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欺凌形式,却比肢体欺凌更为常见,包括当众嘲笑、辱骂以及取侮辱性绰号等。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汲取成长养分的地方,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面对校园言语欺凌,天津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医生为学生、家长、教师支招。

言语欺凌,通常指的是欺凌者用挖苦、嘲笑、讽刺、辱骂等语言,直接或间接地攻击他人,导致他人名誉、尊严受损,进而使他人产生尴尬、愤怒、沮丧等感受。比如,看到比较胖的同学,有些孩子会用侮辱性的语言给对方取外号,故意称对方为“胖猪”,这种行为就属于言语欺凌行为。在学校,所有人都有可能遭受言语欺凌。如果不幸遭受言语欺凌,首先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不要予以欺凌者想要的反应,如恼羞成怒、哭泣等任何对方想看到的表情或行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摇摇头、耸耸肩等不屑的表情和行为。要信任家长和老师,将事情原委报告给他们。如受到的心理伤害无法自行缓解,要及时求助心理老师或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欺凌者,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可能带给他人的伤害,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如遇到自己难以处理或控制的情绪,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还有一些学生是欺凌事件的目击者,这部分学生不随波逐流成为欺凌者,见到欺凌事件及时报告老师,如果自己的心理受到影响,要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言语欺凌,不少家长会忽视,认为孩子小题大做,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还有些家长在得知自家孩子被欺负时,常常会责备孩子:“你不会骂回去啊?怎么这么没用!”这种做法,不仅没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跟父母讲也没用,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就不想再告诉家长了。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了解孩子在校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教导孩子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活动。当孩子透露有被言语欺凌的情况时,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训斥、不指责,耐心听孩子讲述整个事件。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明确表达会关注这件事、会帮助孩子。给予孩子肯定和支持,给孩子积极和正面的反馈。必要时联系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

教师是制止校园欺凌的重要角色。欺凌行为可以通过教育来预防,教师平时可以借助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等,对学生进行言语欺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有能力识别相关行为,并能够相互监督。当学生报告被言语欺凌的时候,不忽视、不推诿,耐心了解事情原委。做好被欺凌学生的情绪安抚,明确表达会予以支持和帮助。立即召开班会,表明对欺凌行为的态度和立场,并严肃处理欺凌事件。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