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用短视频记录年轻人的乡村振兴故事

扎根小山村的00后团队北影节拿奖

“自在自然”团队荣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生活类三等奖。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佳琪 通讯员 韩轩

五一前夕,扎根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的“自在自然”团队,得到一份意外惊喜:他们创作的《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系列短视频,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生活类三等奖。

《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系列短视频共3段,讲述了青年创业团队“自在自然”助力怀柔山村建设的乡村振兴故事。4分31秒的主片由创始人刘慧敏、李俊辰,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王天宇的访谈串联起来,他们或坐在村民家门口、或站在简易办公室、或正在田间地头,娓娓道来,分享着创业感悟,各种各样的趣味工作场景穿插其中。第二段1分29秒短视频记录了四渡河村的风景、好物以及村民生活,第三段55秒的短视频则展示了创业的一大亮点——“童心港湾”四渡河基地,山村孩童们在艺术课堂上的笑脸贯穿始终。短片的“主角”还有很多刚加入的新同学,他们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

“我们团队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经历了很多快乐和心酸。通过镜头记录团队的故事,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年轻人对乡村振兴的态度。”北京语言大学大三学生黄睿是系列短视频的导演,也是创始人刘慧敏拉入团队的众多新人之一。

对于学习生活在北京城区的大学生而言,城里择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也更优越,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乘车近3个小时,来到这偏僻的小山村闯事业?从刘慧敏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刘慧敏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2022年大三时,她参加了“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四渡河村正是赛事承接地。那个暑期,她夜以继日为村子做文旅融合发展方案。“四渡河村有山有水,交通便利,具备打造成网红村的条件,应该从文旅、民宿产业入手。”刘慧敏说。方案出炉后,一举摘得“青振京郊”专项赛金奖,并得到了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王天宇的认可,纸上的设计稿开始走向现实。

刘慧敏大学毕业时并没有过多纠结,她和同学们的创业地就选在了四渡河村,方向就是农文旅融合。去年4月,名为“自在自然”的乡村企业注册成立。村两委班子很支持,村民也乐意,村集体还把全村37家民宿对接给这支团队合作运营,同时依托村子的地理优势,团队开创出了教育学习、京郊团建、研学旅游、社会实践、农家餐饮、民宿服务、助农兴村等7类村级服务产品,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学、游、娱、购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打造了不少新消费场景。

“这就是我们针对四渡河村探索的整村运营模式。”刘慧敏说,“为了运作好这个模式,我们做了分工:擅长摄影剪辑的同学做宣传,口才好的同学带参观团、研学团,社会经验丰富的同学去拉客户谈合作。”

一年多下来,“自在自然”开展了300多场活动,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甚至还吸引了驻华使节、外交官等国际友人到访。成立以来,“自在自然”累计实现收入5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结构中首次增加了村企创收,并持续分红,同时还增设了灵活用工的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增收。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儿。“民宿闲置时间如何利用是旅游业的一大痛点。为此我们统计出了各家民宿的闲置时段,向来这里的游客‘零售’,再配备多种娱乐活动,没想到民宿的利用率真的提升了不少。”刘慧敏对未来充满期待,经常集思广益、做创新尝试,“比如做研学,我们会带着小学生上山观星星、当实习村长,盘活闲置房屋开河畔咖啡,给村子设计旅游地图……其实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盘活村内的文旅资源,让村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向着村子‘天天有人气,月月有固收’的振兴目标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