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构人士看来,相较于以往,本轮中国企业“出海”潮呈现出多元化、品牌化、新产能布局等多个全新特征,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将围绕海外商品需求复苏、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等方向寻找优质标的进行布局

◎记者 王彭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关产业和优势企业迎来新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上中国企业“出海”主题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对此,上海证券报邀请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刘晓、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发起式股票基金经理李涛及汇丰晋信基金首席宏观及策略分析师沈超参与圆桌讨论,畅谈“出海”产业链未来投资机遇。

在上述机构人士看来,相较于以往,本轮中国企业“出海”潮呈现出多元化、品牌化、新产能布局等多个全新特征,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将围绕海外商品需求复苏、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等方向寻找优质标的进行布局。

从“加工制造”转向“品质出海”

记者:与以往相比,本轮中国企业“出海”出现了哪些变化,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高楠:对比以往,本轮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多元化、品牌化、新产能布局等多个全新特征。第一,“出海”的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逐渐向高科技、跨境电商、互联网等领域延伸。第二,中国企业“出海”正在经历从“加工制造”向“品质出海”的重大转变。以往,中国企业“出海”更多地依赖强大的产业集群,通过更低的制造成本、更快的生产效率输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随着中国制造在全世界范围的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中国企业对“出海”品质以及利润率的提升越来越重视。第三,受关税、运费、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陆续开启产能“出海”,在打破贸易壁垒、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的同时,缩短交付周期,扩大对海外市场的覆盖面。

刘晓:一是“出海”的行业及企业呈升级趋势。经过多年发展积累,近几年许多中国制造业的优秀企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电器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船舶汽车、化工生产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竞相向海外扩张,并且从过往的主要考虑降低成本转向输出技术和管理。二是“出海”区域的多元化与分散化,从以往的东南亚扩散到中东、南美、欧洲等地区。

李涛:过去医药行业的“出海”以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和低毛利率产品为主,比如原料药、低值耗材等。近几年,医药公司“出海”出现了显著变化,呈现出高技术含量的特征。比如,大量的创新药进行了海外授权或者注册临床,大量创新器械或医疗设备完成了海外注册,开展市场销售。这些产品都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并享受较高毛利率。

沈超:2023年工程机械、乘用车、新能源动力系统等细分行业的海外营收占比出现了5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显示中国“出海”企业不再拘泥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海”,中国高端制造业“出海”也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以汽车、小家电、国潮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出海”也迎来了红利期,成为“出海”链中备受关注的亮点。

深度挖掘“出海”产业链

记者:具体到投资标的,哪些领域受益于“出海”主题?

高楠:根据我国各产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以及价值链地位,可围绕海外商品需求复苏、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寻找相关投资机会。

从中期维度来看,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兴市场国家存在较强的产业引入、产能扩张等诉求。在此过程中,对于基建、发电、运输等配套建设的需求将驱动中国设备“出海”持续向好,进而拉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等各领域需求。此外,新兴市场逐步扩张产线,对中国的冶炼、加工、生产等设备也将产生较强的需求。从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品牌的竞争力正在加速提升,未来各类与国货国潮相关的商品会逐步完成国际化进程,成为具备竞争力的全球品牌。

刘晓:我比较看好制造业“出海”和升级的投资机会。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许多制造业企业,包括电器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船舶汽车、化工生产等多个门类的企业积极走向海外市场,其中不乏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并且这些企业的规模较小,受到产业政策限制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沈超:从一季报情况来看,“出海”产业链的高景气度得到业绩确认,有望成为全年最重要的景气主线之一。从结构上来看,“出海”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主要包括两类方向:一是海外渗透率持续提升的成长方向,二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周期性改善的方向。前者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机械板块,客车、叉车、工程机械等细分方向都呈现较高的出口景气度。同时,随着海外开启补库周期,家电家居迎来需求的边际回升。

多维度筛选优质投资标的

记者:落实到投资组合上,您如何对“出海”产业链相关标的进行筛选和布局?

高楠:在投资组合中,我们更希望找到能够形成体系化“出海”战略、在海外已有一定积累布局、新兴市场营收占比偏高的优质公司。

首先,秉持简单的商品出口思维的企业可能难以适应本轮“出海”环境,我们更多地需关注拥有体系化“出海”战略的企业。其次,本身已具备一定海外业务比例的企业成功的概率更高。一方面,这些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这有助于它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另一方面,拥有海外业务经验意味着,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文化差异和法律环境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它们更有效地进行市场拓展和风险管理。最后,我们侧重于筛选那些在新兴市场营收占比较高的“出海”企业。

刘晓:在构建组合中,我们通过精选个股挖掘“出海”公司的投资机会。我们优先考虑那些竞争力强,且海外业务占比较低、发展空间广阔的标的。对于一些产品竞争力足够强的行业和个股,我们从去年开始就进行布局。无论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前两年的新能源、家电,还是更早的轮胎行业,“出海”的投资机会始终存在,只是每个行业面临的阶段不一样。所以,我们尽量避开那些海外业务占比已经很大的行业,因为其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并且更有可能受到贸易保护的限制。

李涛:以医药板块为例,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筛选投资标的:一是产品潜力,主要考虑产品的领先性、临床价值、专利保护、市场空间、临床注册难度等;二是商业化实现路径,包括公司能力评估、销售模式、产品优势、产品供应保障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