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構人士看來,相較於以往,本輪中國企業“出海”潮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新產能佈局等多個全新特徵,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將圍繞海外商品需求復甦、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等方向尋找優質標的進行佈局

◎記者 王彭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升,相關產業和優勢企業迎來新的增長空間,資本市場上中國企業“出海”主題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對此,上海證券報邀請永贏基金首席權益投資官高楠、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劉曉、路博邁中國醫療健康發起式股票基金經理李濤及滙豐晉信基金首席宏觀及策略分析師沈超參與圓桌討論,暢談“出海”產業鏈未來投資機遇。

在上述機構人士看來,相較於以往,本輪中國企業“出海”潮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新產能佈局等多個全新特徵,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將圍繞海外商品需求復甦、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等方向尋找優質標的進行佈局。

從“加工製造”轉向“品質出海”

記者:與以往相比,本輪中國企業“出海”出現了哪些變化,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高楠:對比以往,本輪中國企業“出海”呈現出多元化、品牌化、新產能佈局等多個全新特徵。第一,“出海”的企業不再侷限於傳統行業,逐漸向高科技、跨境電商、互聯網等領域延伸。第二,中國企業“出海”正在經歷從“加工製造”向“品質出海”的重大轉變。以往,中國企業“出海”更多地依賴強大的產業集羣,通過更低的製造成本、更快的生產效率輸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隨着中國製造在全世界範圍的滲透率達到較高水平,中國企業對“出海”品質以及利潤率的提升越來越重視。第三,受關稅、運費、國際環境等因素影響,我國企業陸續開啓產能“出海”,在打破貿易壁壘、優化供應鏈效率、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的同時,縮短交付週期,擴大對海外市場的覆蓋面。

劉曉:一是“出海”的行業及企業呈升級趨勢。經過多年發展積累,近幾年許多中國製造業的優秀企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性價比高、競爭力強,電器設備、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船舶汽車、化工生產等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競相向海外擴張,並且從過往的主要考慮降低成本轉向輸出技術和管理。二是“出海”區域的多元化與分散化,從以往的東南亞擴散到中東、南美、歐洲等地區。

李濤:過去醫藥行業的“出海”以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和低毛利率產品爲主,比如原料藥、低值耗材等。近幾年,醫藥公司“出海”出現了顯著變化,呈現出高技術含量的特徵。比如,大量的創新藥進行了海外授權或者註冊臨牀,大量創新器械或醫療設備完成了海外註冊,開展市場銷售。這些產品都具備較強的定價能力,並享受較高毛利率。

沈超:2023年工程機械、乘用車、新能源動力系統等細分行業的海外營收佔比出現了5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顯示中國“出海”企業不再拘泥於低附加值產品的“出海”,中國高端製造業“出海”也正在取得重大進展。同時,以汽車、小家電、國潮等爲代表的中國品牌“出海”也迎來了紅利期,成爲“出海”鏈中備受關注的亮點。

深度挖掘“出海”產業鏈

記者:具體到投資標的,哪些領域受益於“出海”主題?

高楠:根據我國各產業在全球的比較優勢以及價值鏈地位,可圍繞海外商品需求復甦、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尋找相關投資機會。

從中期維度來看,隨着全球產業鏈重構,新興市場國家存在較強的產業引入、產能擴張等訴求。在此過程中,對於基建、發電、運輸等配套建設的需求將驅動中國設備“出海”持續向好,進而拉動工程機械、電力設備等各領域需求。此外,新興市場逐步擴張產線,對中國的冶煉、加工、生產等設備也將產生較強的需求。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品牌的競爭力正在加速提升,未來各類與國貨國潮相關的商品會逐步完成國際化進程,成爲具備競爭力的全球品牌。

劉曉:我比較看好製造業“出海”和升級的投資機會。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觀察到許多製造業企業,包括電器設備、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船舶汽車、化工生產等多個門類的企業積極走向海外市場,其中不乏中小企業。大多數企業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市佔率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空間非常廣闊,並且這些企業的規模較小,受到產業政策限制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

沈超:從一季報情況來看,“出海”產業鏈的高景氣度得到業績確認,有望成爲全年最重要的景氣主線之一。從結構上來看,“出海”產業鏈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兩類方向:一是海外滲透率持續提升的成長方向,二是受益於海外需求週期性改善的方向。前者主要集中在汽車和機械板塊,客車、叉車、工程機械等細分方向都呈現較高的出口景氣度。同時,隨着海外開啓補庫週期,家電家居迎來需求的邊際回升。

多維度篩選優質投資標的

記者:落實到投資組合上,您如何對“出海”產業鏈相關標的進行篩選和佈局?

高楠:在投資組合中,我們更希望找到能夠形成體系化“出海”戰略、在海外已有一定積累佈局、新興市場營收佔比偏高的優質公司。

首先,秉持簡單的商品出口思維的企業可能難以適應本輪“出海”環境,我們更多地需關注擁有體系化“出海”戰略的企業。其次,本身已具備一定海外業務比例的企業成功的概率更高。一方面,這些企業已經在海外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這有助於它們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消費者忠誠度;另一方面,擁有海外業務經驗意味着,公司對於國際市場的運作規則、文化差異和法律環境有着更深入的瞭解,這有助於它們更有效地進行市場拓展和風險管理。最後,我們側重於篩選那些在新興市場營收佔比較高的“出海”企業。

劉曉:在構建組合中,我們通過精選個股挖掘“出海”公司的投資機會。我們優先考慮那些競爭力強,且海外業務佔比較低、發展空間廣闊的標的。對於一些產品競爭力足夠強的行業和個股,我們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佈局。無論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前兩年的新能源、家電,還是更早的輪胎行業,“出海”的投資機會始終存在,只是每個行業面臨的階段不一樣。所以,我們儘量避開那些海外業務佔比已經很大的行業,因爲其增長空間相對有限,並且更有可能受到貿易保護的限制。

李濤:以醫藥板塊爲例,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篩選投資標的:一是產品潛力,主要考慮產品的領先性、臨牀價值、專利保護、市場空間、臨牀註冊難度等;二是商業化實現路徑,包括公司能力評估、銷售模式、產品優勢、產品供應保障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