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贾晓明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5月14日 &nbsp第&nbsp11&nbsp版)

1940年3月,驻山东日军向沂蒙抗日根据地展开“扫荡”,遭到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将司令部设在距孙祖镇(山东省沂南县西南部的一个小集镇)4里处的东高庄指挥战斗。3月中旬,鲁中地区的日军获悉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活动情报后,立即调集沂水、莒县、朱位、东里店、铜井等据点的日军300多人,伪军100多人,向孙祖镇一带发起“扫荡”,妄想消灭八路军第一纵队主力,破坏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得到报告后,决定抓住战机,集中纵队第二支队、纵队警卫团、第五支队交通营及地方武装,在九子峰一带设伏,歼灭来犯之敌。所谓“九子峰”,是从东南到西北方向有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岭上有九个像手指一样的小山峰。在孙祖与九子峰之间,还横贯着一条小沙河。这里山岭崎岖,沟壑纵横,是伏击敌人的理想场所。

3月15日夜间,八路军各参战部队到达九子峰后,迅速进入阵地,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3月16日清晨,中共山东分局党校警卫连按照既定部署,率先发起攻击,节节抵抗敌人,引诱“扫荡”的日伪军来到九子峰山下。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立刻遭到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战士的迎头痛击,被毙伤30余人。敌人稍作退却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在大路附近寻找隐蔽物就地抵抗,吸引八路军的火力,另一路拼死渡过小沙河,企图夺取河对岸的一处制高点,打开一条逃生通道。敌人向一处山岭进攻时,遭到埋伏在山上的八路军战士的猛烈射击。敌人被击退后,又企图从西南方向冲开缺口逃脱。见此情况,正在指挥战斗的第二支队首长立即命令部队迂回到敌人后方,堵住敌人的退路。敌人见退路被切断,不得不掉回头,和另一股敌人汇合,准备强攻九子峰,从正面冲出包围圈。

在炮火掩护下,敌人疯狂地向八路军阵地发起仰攻。守卫在九子峰的八路军指战员沉着应战,当敌人冲到离阵地只有30米左右时,突然开火,很快就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次冲锋。敌人不甘心失败,在激烈炮火的掩护下,很快再次发起冲锋。八路军指战员坚守阵地,和敌人反复搏杀,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

下午1时,敌人集中了所有兵力,发起更加疯狂的反扑,但始终无法撼动八路军的阵地。黄昏时分,随着第一纵队首长发出命令,坚守在九子峰上的战士们立即向山下的敌人发起冲锋。早已疲惫不堪的敌人放弃阵地,不断后退,很快被压缩到道路两边的壕沟里。入夜,八路军冲入壕沟,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迫使残敌退入孙祖村。八路军随即将村子包围起来。战斗中,孙祖村附近的抗日民众自发组织起担架队、运输队、情报队,为子弟兵送茶送饭,送情报,运送伤员。

17日,八路军经过激战,夺取了村外的敌人工事。村内日伪军见状,只得焚烧尸体,准备逃走。八路军发现后,立即派一部埋伏于肖家坪至仁寿庄路口,切断日伪军退路;另一部乘日军据点铜井镇守备空虚,轻装夜袭,一举攻占该镇。

17日夜,八路军对孙祖村发起猛攻,激战3小时,毙伤日伪军百余人。残敌支持不住,便拼命突围向北逃窜。敌人逃出不远,便遭到纵队警卫团和地方武装的伏击,大部被歼。

此战,八路军共击毙敌人120余人,击伤70余人,俘虏十余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军用物资和小推车60余辆。为了庆祝战斗的胜利,表彰和悼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八路军第一纵队在孙祖镇召开了祝捷大会。会后,由抗大一分校创作的《孙祖战斗》《铁峪伏击战》《九子峰战斗》等系列歌谣,迅速传遍沂蒙抗日根据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