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鄉日報

從簽約到動工僅用46天

“冀豫”攜手 花開“經開”

開欄的話

走過春的明媚和爛漫,迎來夏的熾熱與繁盛,一年時光倏忽將半。二季度的成績,決定全年的位次,關乎百姓的福祉。在不進則退的發展面前,沒有什麼比林立的塔吊、轟鳴的機聲,產研的果實、飛來的訂單,更令人快意而歌了。全力跑好“上半場”,等不起、慢不得,唯有錨定全年目標不動搖,擰緊責任不空轉,大抓項目不鬆勁,方能以半年精彩贏得全年出彩。即日起,本報開設《奮戰二季度 確保“雙過半”》欄目,旨在進一步傳遞市委、市政府的鮮明導向,凝聚一切力量,調動一切動能,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敬請關注。

□新鄉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軍旗

幾天前,一個叫做“新鄉隆鷺新材料”的新企業,在經開區破土動工。

這個名字別有意味。“隆”代表着河北萬隆集團旗下的河北中冀萬隆紡織有限公司,“鷺”則指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從河北趙縣出發,沿着京港澳高速一路向南,抵達經開區,不過3個小時的路程。河北萬隆集團董事長李淑萍感受最爲深刻的,不僅僅是交通的快捷,更是新鄉這座常新之城對客商的誠意、對項目的青睞,以及馬上就辦的高效。

去年,在一次行業論壇上,新鄉經開區“智造”的綠色纖維產品,引起李淑萍的濃厚興趣。

輕紡是我市重點培育的4個千億級產業之一,發展輕紡產業的主戰場主陣地就在經開區。傳統紡織行業的原材料之一是木漿,在綠色低碳大潮面前具有不可持續性。而在這裏,隨着菌草製漿、紡絲等多個科研難題相繼攻破,“菌草綠色紡織技術及綜合利用”實現了前瞻性基礎研究,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經開區因此成爲掌握從一棵草到一根絲全套工藝技術的創新高地。

聽到的是行業好消息,看到的是發展好勢頭,感悟到的是政企雙方的真誠。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李淑萍更加堅信,紡織行業的未來一定屬於綠色纖維,自己企業的二次騰飛也許就在新鄉。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作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對每一個處在主導產業鏈上的項目,無不給予空前的尊重和超乎尋常的厚愛。

緊接着,該區由領導掛帥,成立專班,踐行“二馬”機制,與“中冀萬隆紡織”進行了10多次面對面溝通。

今年3月24日,雙方正式簽約。2天后,“新鄉隆鷺新材料”註冊成立。5月9日,作爲總投資67.57億元、26個項目之一,“新鄉隆鷺新材料”正式動工開建。

據悉,該項目設計新上精梳緊密賽絡紡4萬錠、高速噴氣織機80臺、數字化針織大圓機53臺、針織印染線兩條,主要生產以菌草纖維、萊賽爾纖維、纖維素纖維等爲主要原料的“高端差別化纖維精梳緊賽紡紗”和“綠色纖維高檔服裝面料”。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各類紗5000噸、機織布1500萬米、針織坯布2000噸、針織印染成品布5000噸,年營業收入可達5億元,可安排300人就業。

以綠色纖維爲原材料的下游紡紗、織布、染整等企業,更多佈局在沿海地區。在經開區生產的絕大部分綠色纖維,多成爲外地企業搶購的“香餑餑”,而對本地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帶動性較小。

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朱學新說,兩者實現強強聯合,有助於推動我市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鏈、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集聚的形成,有助於改善紡織產業結構、提升紡織產業層次和提高產品的轉化率。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科研實現了技術上“零”的突破,那麼到“1”的延伸、到“N”的爆發,靠的是產業化。

業內專家指出,此次綠色纖維產業化創新示範基地項目,實現了省外名企與本地行業龍頭的強強聯合,不僅是一種合作模式、招商模式的創新,更是延鏈補鏈模式的創新。綠色纖維新技術新材料的產業化,有力推動了“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促進新鄉紡織服裝產業鏈質的飛躍。

在一系列項目的加持下,一季度,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9%,較去年全年提高2.2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位。固定投資同比增長20.2%,較去年全年提高17.6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位。

向着“產城融合示範區、東部新區核心區”的目標前行,經開區步履堅定。“全區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2+1+N’主導產業,對標對錶目標任務,以指標調度再加力、招商引資再提質、項目攻堅再提升、創新驅動再突破、發展環境再優化,全力以赴衝刺二季度,努力爲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王景書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