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荊州日報

(上接第1版)

輸送管“油轉氫”老牌工廠挺進新能源賽道

中國石化機械鋼管分公司是國內油氣管道製造骨幹企業,產品出口沙特、科威特、智利、菲律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三年新增訂貨單年最高突破30億元。

建廠之初,中國石化機械鋼管分公司便瞄準大口徑、長距離油氣輸送管道市場。2000年“西氣東輸”工程啓動,需要1016毫米大口徑X70鋼管,國內企業無法生產。公司歷時4個月破解技術難題,成爲國內首家成功完成該型號鋼管國產化試製的企業。20多年來累計爲2萬多公里“西氣東輸”管線提供25.6萬噸鋼管。

螺旋焊管生產車間內,卷管成型工程師田飛正在爲新一輪大口徑鋼管生產做準備。他說,鋼管尺寸越大,管徑精度越難把握。如今管徑提升至2032毫米,管徑誤差依然要控制到1毫米以內。

當下國內氫能產業快速發展,中國石化機械鋼管分公司立足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聚焦輸氫管材產品,開展輸氫管道技術調研與研製。

公司副總工程師蔡小青說,輸氫管道可以實現大規模、長距離輸送氫氣,安全高效。我國現已陸續啓動“西氫東送”“北氫南輸”“海氫上岸”示範工程,輸氫管道研製尚處於起步階段,這爲企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相對傳統油氣運輸鋼管,輸氫鋼管對原材料質量、制管工藝、鋼管性能和表面質量等標準要求更高。近年來,公司對標國內外先進制管企業,先後投入近2億元資金實施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提高了裝備技術性能。

“截至今年3月,公司生產線已經完成改造,已開發了五種規格輸氫鋼管,只要國家需要,隨時都可投入量產。”蔡小青說。

短評

在自主創新中端牢“能源飯碗”

□王丙全

推動能源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將關鍵裝備和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前提。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荊州石油石化裝備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路突破重重技術壁壘,根本原因在於堅持不懈地自主創新。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荊州石油石化裝備產業還存在龍頭企業不多、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優勢不突出等短板,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任重道遠。

近年來,荊州將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納入11條特色產業鏈重點發展,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了一批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一批重大裝備產品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推動了石油石化裝備及油服產業鏈做大做強。

未來已來,時不我待。面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機遇,荊州石油石化裝備產業加速跑起來!(原載5月13日《湖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