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困局下的曹操出行,仍需要向資本市場證明更多能力。

文/每日財報呂明俠

網約車領域又將誕生一個新的IPO。4月29日,曹操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及廣發融資(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

今年以來,包括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等多家出行企業都在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網約車的新戰爭顯然已經燒到了IPO賽道。

曹操出行港股上市能否如願,在廝殺慘烈的網約車市場當中,曹操出行能否藉此殺出重圍?

盈利困局下亟需補充彈藥

從曹操出行的遞表數據來看,不少網約車企都面臨財務方面的壓力。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曹操出行分別虧損30億、20億、19.8億元;同期經營現金流分別爲-15億、-11億、1.36億元。

曹操出行虧損不止,日常經營主要靠股東出資、外部借款等支撐。2021-2023年,公司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的短期部分,分別爲24億元、35億元和52億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資產總值爲50.73億元,負債總額爲114.46億元。

曹操出行爲什麼盈利這麼難?業內人士表示,高成本運營下的同質化競爭,導致企業溢價低、利潤有限。目前網約車入局者衆多,行業競爭激烈,包括T3、高德、美團等在內的網約車平臺都大手筆砸錢,通過補貼吸引用戶和司機。

報告期內,銷售成本分別爲88.99億元、79.70億元、100.52億元。高額的銷售成本源自龐大的司機隊伍。

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的銷售成本包括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折舊費用、車服成本及付給運力合作伙伴的佣金等。成立以來,累計超過三百萬名司機使用曹操出行,公司向司機總支付超過300億元的服務報酬。

2021年起,曹操出行將司機補貼降低,但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支出居高不下,2023年爲81.46億元,佔比81%。

據悉,此次曹操出行募集資金擬用於支付擴大城市覆蓋範圍所需的成本及開支,包括司機補貼、向第三方聚合平臺支付的佣金,以及相關銷售及營銷開支。

盈利困局下的曹操出行,還需要更多時間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能力。

依賴聚合平臺背後的隱憂

曹操出行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江蘇蘇州,由吉利控股集團孵化。由於背靠吉利集團,曹操出行在成長過程中不乏資本青睞。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曹操出行上市前一共進行了3輪融資,合計融資額約人民幣29億元,B輪投後估值爲170億元。

不同於共享出行行業常見的C2C模式,曹操專車的模式是“公車公營+認證司機”的B2C模式,車由曹操專車和吉利提供,司機公開招聘培訓,以底薪+提成的形式發放工資。曹操出行旗下運營的全部汽車都是新能源車型,屬於吉利控股集團佈局“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戰略性投資業務。

差異化的定位和早期的大額補貼,曹操出行終於在巨頭的夾縫中,燒出了一條缺口,獲得了一席之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GTV(總交易價值)計算,曹操出行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位列中國前三大網約車平臺。

不過自有平臺的模式,也讓公司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遲遲看不到盈利的希望,直到聚合平臺的出現。

根據招股書,來自聚合平臺的訂單交易總額佔比從2021年的43.8%激增至2023年的73.2%。這表明,曹操出行在獲取流量和客戶方面越來越依賴於外部平臺。

然而,這種依賴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一方面,如果聚合平臺行業進行整合,曹操出行可能因議價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條款;另一方面,過度依賴聚合平臺也可能導致公司品牌影響力的弱化,以及用戶粘性的降低。

前路依舊迷茫

儘管曹操出行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整個網約車行業的增量空間正在逐漸縮減,網約車市場趨於飽和的預警,讓其成長性待考。尚普諮詢數據顯示,2021-2023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達從3500億提升至5000億元,同比增速卻從25%降至19%,多地陸續發出網約車市場趨於飽和的預警。

同時,網約車市場馬太效應也愈發顯著。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目前中國網約車行業的五家頭部企業佔據了近九成的市場份額,其中滴滴獨佔超七成,去年的總交易額接近於曹操出行16倍。

網約車格局明晰,市場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如何恪守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被蠶食成爲曹操出行的關鍵問題。此外,曹操出行還面臨着合規問題。招股書顯示,公司在過去三年中有相當一部分車輛和司機未取得相關許可證。這不僅可能影響公司的業務運營和聲譽,還可能引發監管風險。

不過,曹操出行也在尋找新的機遇。近年來曹操出行一直在探索多元化業務,從佈局無人駕駛到上手賣車,但目前依然還沒有濺起太多浪花,招股書顯示,其出行服務業務收入常年佔比96%以上,依然是其營收支柱。

雖然曹操出行在網約車市場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但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並實現盈利,顯然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曹操出行能否活出新生,走出瓶頸,本次的遞表結果或許會是一個關鍵的轉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