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基于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推进策略》,王振存等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99.00元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农村教育的推进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城乡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以往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其农村教育推进策略也主要围绕这些差异展开。河南大学王振存教授的《基于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推进策略》一书独辟蹊径,选取了学生的“心智模式”和“内生动力机制”两个角度来探究城乡教育差异现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农村教育推进策略。

全书共分为五章。作者先阐述了著作的写作思路和相对应的基础理论话题,强调了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的主线思路。在后面3个章节中,著作以“心智模式转型”和“内生动力机制构建”两个维度为立足点,从现状、对策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现阶段农村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推进农村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全书在理论创新、现状分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在理论创新方面,著作不仅清晰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更强调教育公平应该因地制宜,不能将教育公平机械等同于教育平等,而忽视个体和群体差异。而且著作从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出发,强调人是命运的创造者,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学生知识储备及素养能力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些理论创新对于加深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促进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现状分析方面,著作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第一手资料出发,系统揭示了城乡学生学习技巧、思维方式、耐挫力、自控力等心智模式的差异以及学习自主性、目标感等内生动力的差异。并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全面分析了农村学生心智模式和内生动力较差的客观原因。作者不仅从家庭和学校可以提供的文化资本、财政和师资方面的教育投入、教育思想水平、课程和教材设计、教育评价方式等方面揭示了差距,更重要的是,著作将较大篇幅聚焦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家庭陪伴情况、家长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关注程度、“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对孩子心理的冲击等方面,系统揭示了影响农村学生心智发育和内生动力的原因。这些深入解析,使得相应对策的提出显得有的放矢。

在提出对策方面,著作围绕农村学生的问题和成因,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出发,不仅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详细而具体的措施。尤其是一些对策结合农村学生的特性和农村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针对改善心智模式的对策中,作者强调利用关键性事件帮助农村学生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这在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学生如果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到家长,即使一次很小的事件也能极大促进孩子的成长;而家长和老师一句不恰当的言行则会极大的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在培养自控力、意志力和注意力等方面,同样也有类似的详尽举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与同类著作比较,作者在本著作中更加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的需求。基于这一核心理念,作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课程体系、活动建构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这些措施的实行离不开乡村教师的付出,要发挥他们作为乡村教育推进主力军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积极性。作者直面农村教师整体素养偏低、流动性较大等现实问题,建议从城乡教师轮岗和交流、提供线下和线上培训机会、建立教育专家帮扶制度、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教学等手段解决前一问题;通过在工作环境、工资福利、职业发展和幸福感等方面着手来解决后一问题。

《基于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推进策略》从推进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详实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其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探视农村教育推进问题,为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站在这个视角能更好理解学生的现状、情绪和发展需要;作为一个管理者,站在这个视角能更有效制定教育政策、方针,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部著作不仅为教师、更为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者为江西省彭泽县太平关乡馨香希望小学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