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引爆的“专网通信”案,历经三年进入尾声。涉事企业之一*ST中利(002309.SZ)领罚,实际控制人拟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

5月13日晚间,*ST中利(002309.SZ)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4〕66 号)。经证监会调查,*ST中利(下称“中利集团”)通过参与专网通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证监会拟对中利集团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王柏兴作出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专网通信案爆发于2021年5月末。上海电气(601727.SH)公告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预计损失最终高达83亿元。随后,包括中利集团在内,宏达新材(002211.SZ)、瑞斯康达(603803.SH)、国瑞科技(300600.SZ)、汇鸿集团(600981.SH)、中天科技(600522.SH)、凯乐科技(600260.SH)、中利集团(002309.SZ)、康隆达(603665.SH)等至少13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类似的风险提示,这些公司均披露称造成损失的原因为从事了所谓专网通信业务,涉及金额达到900亿元,坏账损失高达243亿元,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资金骗局”。

专网通信案的操盘者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海高通信(839211.NQ)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隋田力。海高通信2021年8月公告称,获悉隋田力目前因涉及案件,正在被公安机关侦查之中。

过去三年间,涉及专网通信案的多家企业陆续领罚,监管披露的案情显示,涉事企业并不无辜,中利集团亦与隋田力合谋,自2016年起筹备开展包括生产型和贸易型在内的专网通信业务。

“中利集团、中利电子是隋田力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中的一环,承担的是有账期的垫资方角色。”证监会提出,中利集团及其子公司中利电子开展的专网通信业务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原材料长期普遍存在主材到货不及时、不良品率畸高、主材进价价格过高、各批到货无法匹配等问题。二是生产加工过程简单无实质,旧货新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三是会计处理与生产完全脱节,通过伪造单据进行会计确认,账实严重不符。四是业务模式为以销定产、定采,由中利集团先向供应商支付100%采购款,客户支付5%或10%预付款,完成交货后客户再支付剩余货款。

通过这项虚假自循环的专网通信业务,中利集团2016年至2020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近80亿元,合计虚增利润近17亿元。

证监会认为,王柏兴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的情形,违法情节特别严重,拟对王柏兴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此外,证监会拟决定对王柏兴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中利集团则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800 万元罚款,其他涉案人员亦领罚。

专网通信案爆发后,中利集团已难以扭转局面,陷入连续亏损。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处于预重整阶段。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重整工作推进,以期借助司法程序引入重整投资人,若重整顺利实施,将使公司重回良性发展的状态。

(文章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