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连创历史新高后,百利天恒对近日赴港IPO拟筹资5亿美元的市场传言作出回应。

5月13日夜间,百利天恒(68850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公司价值体现及境内外资本市场情况进行研判。截至目前,相关事项尚在论证中,关于H股股票发行的具体细节均尚未确定。

百利天恒称,此举为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夯实公司快速发展的资金储备,支持公司众多创新产品在欧、美、日及其他国际市场的全球开发,大力推动实施公司成长为在肿瘤用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跨国药企(MNC)的战略。

2023年1月,百利天恒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24.7元/股,募资总额为9.88亿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涨29.76%,报收32.05元/股。截至今日收盘,百利天恒股价已高达189.34元/股,与发行价24.7元/股相比已经涨了近7倍。

市场认为,在登陆科创板后急于谋求H股再上市,这与创新药研发对于现金的渴求有关。财报显示,2021~2023年,百利天恒研发投入三年合计近15亿元,公司亏损金额分别为1亿元、2.82亿元、7.8亿元。

今年一季度,百利天恒的现金流状况大大改善。3月10日,公司公告称已收到去年一笔出海交易的8亿美元的首付款。这笔巨款让百利天恒一季报显得颇为亮眼:营收达54.62亿元,同比暴增4325%,净利润达50亿元;公司账上货币资金达58.26亿元。

这笔8亿元首付款源于去年年底与肿瘤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纽交所代码:BMY)的合作。2023年底,百利天恒在美子公司SystImmune Inc.与BMS签下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推动百利天恒的药物BL-B01D1在美国的开发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药企出海案例中,对外授权形式多为授出大中华区之外的研发、生产、商业化权利,无须承担产品生产、临床试验等相关成本,亦无须为商业化结果负责,首付款及后续可能产生的里程碑收入均表现为净利润。而百利天恒的License-out模式则有所不同,根据协议,SystImmune与BMS将分担BL-B01D1全球开发费用,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利润和亏损。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百利天恒依然需要维持高额研发费用,公司需要在资金方面提前进行筹划。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