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如白驹过隙,过了五十岁,想不服老都不行。

进入人生的下半场,才发现任何关系最后都是面对自己的过程。

人到晚年,心境早就不同于年轻时,洞悉了世态炎凉,看淡了名利,想要的日子不过是儿孙绕膝的同堂之乐。

加上人老容易被人嫌,尤其是没有钱,没有“价值”的时候,很多关系就日渐疏远,没了亲情味儿。

与其虚与委蛇的敷衍了事,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学会独处也能得自在。

人生下半场,是一场越走越孤单的旅程,早点拥有独处的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比闲来无事走亲戚强。

人到晚年,没事少走亲戚,这3个原因现实。

1, 除了家人外,亲戚之间早已疏远。

人老了,开始怀念年轻时的美好,想走亲戚想着联络下感情,等到被怠慢之后就会发现,老了,就当了全家人的主了。

过去的亲情早就因隔辈而淡漠,哪怕自己能在家里做自己的主,并不代表亲戚能做孩子们的主。

姑妈在世时,每年我回家都喜欢开车带我爸去看她,她每次都做好吃的饭菜招待我们,我们和姑父会喝点小酒,聊天,看起来很温馨。

但是,从姑妈去世后,我爸就去过一次姑父家,连口水都没有喝到,表哥表嫂都推脱忙,我爸就借故回家了,之后再也没有去过,这门亲戚因姑妈的去世而断了来往。

人到晚年,就是这么现实,有些亲戚,你当心头好,对方却并不这么认为。

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当年华老去,能走动的亲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我们能依靠的只剩下家人。

2, 走亲戚,对方会视为麻烦。

看电影中讲一个老人有70多岁了,他想去女儿家,女儿都问他说,爸你要来,我哥同意你来住几天?她害怕哥哥不同意,到时找她的麻烦,先问哥哥。等到爸爸过去了,没住几天,她就找个理由把她爸送回去了,因为她发现她爸想死在她家,然后土葬,哥哥家不准土葬。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有时不是害怕亲戚来串门,更多的是害怕承担责任。

人到晚年,垂垂老矣,别人看到你老了,就觉得你是“麻烦”,害怕你在他家摔着了或是病了,到时他不好向你家人交差,就是给他惹麻烦。

然而,有的人去亲戚家觉得很愉快,不想回家一个人孤苦伶仃,住上十天半个月,无形中给别人添了麻烦却不自知。

为了杜绝这种风险,很多人都不欢迎老人一个人走亲戚,想着让家人陪同,住个几天就回家,彼此都轻松。

3, 走亲戚,容易惹是非。

人到了晚年,心态会像个小孩子,变得唠叨,想要对细微小事要纠结对错,对子女的人生也要指手画脚。

这些事情容易生是非,一个人可能起不了风流,但是聚在一起聊天,情绪就会被放大,控制不了情绪,就会搅得家庭不安生。

这样走亲戚,让两个家庭都增加矛盾,平白给生活惹是非,让自己受气受累。

每个家庭都是关起门过日子,都有不能宣扬的事情,要是一不小心说露嘴,容易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免不了尴尬,造成心理负担。

有些亲戚可能见不得你过得好,会各种挑拨是非,等你听信了他的话,回家犯糊涂和家人吵架,那就掉了别人的圈套,更有甚者会想着你的钱,找各种方法找你借钱,还瞒着你的家人,打的主意就是等你百年之后赖账。

人到晚年,没事少走亲戚,把是非隔绝在门外,就是对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总结:

人到晚年,想要联络感情,可以不用走亲戚,而是找个地方一起坐坐或吃顿饭,彼此都省事,皆大欢喜。

想要有个幸福的晚年,就处理好和亲戚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家人间的感情。

有些话,不能说的,就要多思慎言。有些来往,没必要走得太近,就少动为好。

人老了,贵在自处,能自娱自乐。当身边的人都逐渐离去,要找点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有好的身体,有钱,有好的心态,才是晚年最大的福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