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打造勇担当、善作为的基层铁军

三门:“驻村干部六件事”点燃干事热情

台传媒记者应梦诗

“这一年,我的身份从村民口中的‘城里人’变成‘村里人’,驻村的每一件事变成了我成长路上的宝贵经验。”“我深深体会到办好一件事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击破,要坚持公平、民主,要设身处地为村民考虑……”

日前,在三门珠岙镇“实干破难 驻村有为”擂台赛的活动现场,20余名驻村干部以PPT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汇报了去年驻村的情况,分“破村情调研不深难”“破驻村业务不精难”“破发展后劲不足难”等三个环节进行比拼,现场激烈的气氛彰显出驻村干部高涨的干事热情。

本次擂台赛是三门县去年推出“驻村六件事”工作制度后的成果展示,旨在明确驻村职责,激励驻村干部,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基层铁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划重点:明确考试内容

去年,为破解驻村工作内容量化不够明晰、驻村干部培养体系不够健全、激励导向不够鲜明等共性问题,三门推出“驻村六件事”考核制度,为激活全县近400名驻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再加一把火”。

聚焦工作难题,明确“考什么”是推进工作的第一要义。根据驻村干部的工作内容,三门将考核标准确定为“密切联系群众、督导组织建设、参与民主管理、推动富民强村、建设美丽乡村、坚守平安稳定”这六方面工作。

“县里推出‘驻村六件事’工作制度,不仅量化了我的驻村工作,也让我更积极地参与到村里的发展了。”娄坑村驻村干部郑力说,去年拿到“驻村六件事”工作内容后,他决定从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入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自己驻村的亮点工作,带领村“两委”去天台的美丽乡村调研。

向外学习优秀经验,在内播下美丽种子。郑力主动起草娄坑村的整治方案与整治节点,重点抓好美丽庭院建设。“以前屋外一直堆着杂物,也没时间收拾,后来干部们主动帮我们清理、打扮庭院,现在看着赏心悦目。”村民说起门前屋后的变化,喜笑颜开。

就这样,郑力带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沟通,一起动手改变自家庭院,年初娄坑村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和三星级美丽乡村。

“驻村工作千针万线,这一制度将驻村干部的精力主要放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上,明确工作内容,为驻村减负,让驻村更专注。”三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做功课:及时解决难题

“你是否有落实重要事项‘四到场’、村级会议‘六到会’要求”“你是怎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在石马村,珠岙镇考核组正在对驻村干部罗鸣寰进行考核询问。

投资150万元的一事一议项目,105座公墓完成建设、迁移,投资30万元的村口新桥完成了扩宽……去年,石马村战果喜人。

“刚到村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个就是因两高联络线施工,石马隧道需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封道,会影响村民出行。”罗鸣寰说。

石马隧道是小港片三村连通集镇最快捷的方式,如果封道,村民需要绕路,比原先多增加20分钟路程,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罗鸣寰在镇领导帮助下,第一时间召集两代表一委员、“两委”干部、项目部、公交集团等各方代表召开“民主恳谈会”,针对各类群体制订了不同时间段的出行接送方案,目前各类接送出行已正常运行半年,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罗鸣寰还组建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爱心车队用于应急。石马村村民平稳地度过了封道的6个月。

重培训:补充干部能力

驻村干部提升如何本领,更好服务群众?年轻驻村干部如何积累基层经验?如何打通驻村干部的上升通道?三门县全程跟踪专项培养,通过干部培训、青蓝帮带、重点历练等举措,加强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

“对党建的重视程度关系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想指导村里的党建业务,我们自身得‘过硬’,希望多多开展这样的培训。”在珠岙镇第四期党建业务培训班结束后,桐岩李村驻村干部李聪聪说。去年,像这样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全县各乡、镇(街道)共举办了120多次,内容包含政策理论、党建业务、乡村美化、基层治理、项目攻坚等,帮助驻村干部理清工作思路、尽快进入角色。

有了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锻炼。三门县深入实施驻村干部“青蓝工程”,年轻驻村拜了“老师头”,在“老师头”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同时将优秀驻村干部纳入到三门县“五线历练”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项目攻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受实践锻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