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打造勇擔當、善作爲的基層鐵軍

三門:“駐村幹部六件事”點燃幹事熱情

臺傳媒記者應夢詩

“這一年,我的身份從村民口中的‘城裏人’變成‘村裏人’,駐村的每一件事變成了我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我深深體會到辦好一件事要抓住主要矛盾重點擊破,要堅持公平、民主,要設身處地爲村民考慮……”

日前,在三門珠岙鎮“實幹破難 駐村有爲”擂臺賽的活動現場,20餘名駐村幹部以PPT的形式,聲情並茂地彙報了去年駐村的情況,分“破村情調研不深難”“破駐村業務不精難”“破發展後勁不足難”等三個環節進行比拼,現場激烈的氣氛彰顯出駐村幹部高漲的幹事熱情。

本次擂臺賽是三門縣去年推出“駐村六件事”工作制度後的成果展示,旨在明確駐村職責,激勵駐村幹部,把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打造一支勇於擔當、善於作爲的基層鐵軍,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劃重點:明確考試內容

去年,爲破解駐村工作內容量化不夠明晰、駐村幹部培養體系不夠健全、激勵導向不夠鮮明等共性問題,三門推出“駐村六件事”考覈制度,爲激活全縣近400名駐村幹部的幹事熱情“再加一把火”。

聚焦工作難題,明確“考什麼”是推進工作的第一要義。根據駐村幹部的工作內容,三門將考覈標準確定爲“密切聯繫羣衆、督導組織建設、參與民主管理、推動富民強村、建設美麗鄉村、堅守平安穩定”這六方面工作。

“縣裏推出‘駐村六件事’工作制度,不僅量化了我的駐村工作,也讓我更積極地參與到村裏的發展了。”婁坑村駐村幹部鄭力說,去年拿到“駐村六件事”工作內容後,他決定從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入手,以美麗鄉村建設作爲自己駐村的亮點工作,帶領村“兩委”去天台的美麗鄉村調研。

向外學習優秀經驗,在內播下美麗種子。鄭力主動起草婁坑村的整治方案與整治節點,重點抓好美麗庭院建設。“以前屋外一直堆着雜物,也沒時間收拾,後來幹部們主動幫我們清理、打扮庭院,現在看着賞心悅目。”村民說起門前屋後的變化,喜笑顏開。

就這樣,鄭力帶着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上門溝通,一起動手改變自家庭院,年初婁坑村被評爲2023年度浙江省和美鄉村特色精品村和三星級美麗鄉村。

“駐村工作千針萬線,這一制度將駐村幹部的精力主要放在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上,明確工作內容,爲駐村減負,讓駐村更專注。”三門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做功課:及時解決難題

“你是否有落實重要事項‘四到場’、村級會議‘六到會’要求”“你是怎麼促進村集體經濟增長、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在石馬村,珠岙鎮考覈組正在對駐村幹部羅鳴寰進行考覈詢問。

投資150萬元的一事一議項目,105座公墓完成建設、遷移,投資30萬元的村口新橋完成了擴寬……去年,石馬村戰果喜人。

“剛到村的時候,我發現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一個就是因兩高聯絡線施工,石馬隧道需要進行爲期6個月的封道,會影響村民出行。”羅鳴寰說。

石馬隧道是小港片三村連通集鎮最快捷的方式,如果封道,村民需要繞路,比原先多增加20分鐘路程,給村民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因此,羅鳴寰在鎮領導幫助下,第一時間召集兩代表一委員、“兩委”幹部、項目部、公交集團等各方代表召開“民主懇談會”,針對各類羣體制訂了不同時間段的出行接送方案,目前各類接送出行已正常運行半年,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羅鳴寰還組建了一支由志願者組成的愛心車隊用於應急。石馬村村民平穩地度過了封道的6個月。

重培訓:補充幹部能力

駐村幹部提升如何本領,更好服務羣衆?年輕駐村幹部如何積累基層經驗?如何打通駐村幹部的上升通道?三門縣全程跟蹤專項培養,通過幹部培訓、青藍幫帶、重點歷練等舉措,加強駐村幹部的日常管理。

“對黨建的重視程度關係到農村發展的方方面面,要想指導村裏的黨建業務,我們自身得‘過硬’,希望多多開展這樣的培訓。”在珠岙鎮第四期黨建業務培訓班結束後,桐巖李村駐村幹部李聰聰說。去年,像這樣的各類業務培訓班,全縣各鄉、鎮(街道)共舉辦了120多次,內容包含政策理論、黨建業務、鄉村美化、基層治理、項目攻堅等,幫助駐村幹部理清工作思路、儘快進入角色。

有了專業知識,更要有實踐鍛鍊。三門縣深入實施駐村幹部“青藍工程”,年輕駐村拜了“老師頭”,在“老師頭”的傳、幫、帶下,迅速成長。同時將優秀駐村幹部納入到三門縣“五線歷練”幹部,在鄉村振興主戰場、項目攻堅第一線、服務羣衆最前沿經受實踐鍛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