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文明之风”吹进大化千家万户

大化讯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以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振兴,除陋习树新风,通过小村规、小积分、小典型促进乡村大变化、大文明、大能量,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小村规”带来“大变化”。“现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风气很好,没有攀比、没有浪费、没有天价彩礼,喜事宴席规模控制在20桌以内、每桌400元以内;白事1天至2天,随礼100元至200元,村民支出负担明显减轻。”贡川乡清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良高说,如今村里倡导的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厚养薄葬、孝老敬亲文明新风尚在群众中已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引导村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由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红白喜事均要报备,并严格参照村规民约标准操办。同时,以“四会”为阵地,吸纳“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积极参与监管,确保村务治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效治事。2023年以来,该县排查出高价彩礼等问题2个,劝导红白事大操大办21场次,累计为群众减少负担28.6万元。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今天我用积分换得好多物品,非常开心,今后要多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再多攒点积分。”北景镇汉达村村民韦艳信手里捧着刚兑换的商品高兴地说。

“自从村里推行积分兑换制度后,村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实现了过去遇事‘要我去’到现在‘我要去’的转变,摒弃了‘等靠要’落后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北景镇汉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宁说。

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把乡村治理事务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激励指标。将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移风易俗、“最美家庭”创建等全部纳入“积分+”范围,引导村民自觉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主动转变落后观念,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去年以来,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试点村54个,注册参与文明实践积分制群众共有2000多人,累计兑换物品4000多件。

“小典型”激发“大能量”。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宣传宣讲、文化体育、文明劝导、尊老爱幼等19支特色志愿服务队,采取“讲、学、唱、传、颂、用”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以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善举,倡导群众遵行良好的乡风民俗。去年以来,共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多万份,深入乡村(社区)宣讲100多场次,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目前,全县在“桂志愿”注册有124支志愿服务团队,注册志愿者达8.58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971个,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609万个小时。

同时,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勤劳致富户等评优、推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践行文明乡风。截至目前,全县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家庭2个、最美家庭1个,获得市级星级文明户12个、最美家庭2个;全县共有自治区级文明村镇10个,市级文明村镇5个,县级文明村镇114个。

(蓝本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