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池日報

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文明之風”吹進大化千家萬戶

大化訊 近年來,大化瑤族自治縣堅持以移風易俗推動鄉村振興,除陋習樹新風,通過小村規、小積分、小典型促進鄉村大變化、大文明、大能量,讓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小村規”帶來“大變化”。“現在村裏的紅白喜事風氣很好,沒有攀比、沒有浪費、沒有天價彩禮,喜事宴席規模控制在20桌以內、每桌400元以內;白事1天至2天,隨禮100元至200元,村民支出負擔明顯減輕。”貢川鄉清波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韋良高說,如今村裏倡導的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厚養薄葬、孝老敬親文明新風尚在羣衆中已蔚然成風。

今年以來,該縣積極引導村民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一約四會”,由黨員幹部帶頭執行,紅白喜事均要報備,並嚴格參照村規民約標準操辦。同時,以“四會”爲陣地,吸納“五老”人員、鄉賢能人積極參與監管,確保村務治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效治事。2023年以來,該縣排查出高價彩禮等問題2個,勸導紅白事大操大辦21場次,累計爲羣衆減少負擔28.6萬元。

“小積分”撬動“大文明”。“今天我用積分換得好多物品,非常開心,今後要多參加村裏的志願服務活動,再多攢點積分。”北景鎮漢達村村民韋豔信手裏捧着剛兌換的商品高興地說。

“自從村裏推行積分兌換制度後,村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實現了過去遇事‘要我去’到現在‘我要去’的轉變,摒棄了‘等靠要’落後思想,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鄉村治理當中。”北景鎮漢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韋寧說。

近年來,該縣積極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制,把鄉村治理事務化爲看得見、摸得着、可量化的激勵指標。將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移風易俗、“最美家庭”創建等全部納入“積分+”範圍,引導村民自覺遏制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主動轉變落後觀念,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去年以來,全縣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試點村54個,註冊參與文明實踐積分制羣衆共有2000多人,累計兌換物品4000多件。

“小典型”激發“大能量”。該縣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立宣傳宣講、文化體育、文明勸導、尊老愛幼等19支特色志願服務隊,採取“講、學、唱、傳、頌、用”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志願服務活動,以一件件小事、一個個善舉,倡導羣衆遵行良好的鄉風民俗。去年以來,共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多萬份,深入鄉村(社區)宣講100多場次,受益羣衆1萬多人次。目前,全縣在“桂志願”註冊有124支志願服務團隊,註冊志願者達8.58萬人,發佈志願服務項目2971個,累計服務時長超過2609萬個小時。

同時,強化榜樣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勤勞致富戶等評優、推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踐行文明鄉風。截至目前,全縣獲得自治區級文明家庭2個、最美家庭1個,獲得市級星級文明戶12個、最美家庭2個;全縣共有自治區級文明村鎮10個,市級文明村鎮5個,縣級文明村鎮114個。

(藍本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