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光报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

——记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师何文婷

何文婷老师

个人简介

何文婷,共产党员,高级教师,陕西省优秀辅导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小葵花关爱先进个人、骨干型教师;蓝田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教学标兵;所带班级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班集体;西安市首批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西安市许艳玲“名师+”小学语文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连续多年主持、参与省市县级课题研修并顺利结题。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我的职业理念就是以爱心育人,育有爱心的人。

——何文婷

留守儿童的好“妈妈”

今年45岁的何文婷自1998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先后在葛牌、普化等农村学校任教,2009年被选调到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进校附小)。学校换了一所又一所,学生毕业了一茬又一茬,唯独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

蓝田县进校附小位于城乡接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或者托付给亲戚代为照管。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何文婷发现,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又无力监管,有的闷闷不乐、性格怪异,有的沉迷于电子产品,无心学习。想到这些孩子的未来,作为班主任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何文婷慢慢地走进了他们的心里,知道他们也想学好,也想得到同学的尊重和羡慕,无奈自己管不住自己,破罐子破摔。为此,她特意安排班里性格开朗、富有爱心的学生和他们同桌,将他们带动起来,孩子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了同桌的帮助,这些学生也慢慢地遵守纪律了,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书写得也规范了。

小强是何文婷2009年接手带的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他是典型的单亲家庭,他的爸爸把两个孩子留给七十岁的老父亲照顾,自己出去打工了。孩子跟着老人饥一顿饱一顿,上学也不能按时到。最让大家受不了的是,他的卫生习惯很差,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他因此感到很自卑,很少和同学玩。他来办公室交作业时,何老师先夸他说:“你长得浓眉大眼,很帅气”,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把脖子洗干净,衣服穿整齐,会有更多人喜欢他的。小强第二天真的按她说的做了,何老师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小强更注意自己的卫生了,在班里也更勤快了,学期末被同学评为“劳动之星”。如今,他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每次通电话时,他都会说,何老师对他所说的话“要自己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让他受益终生。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何文婷十分推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六年里,她无微不至地帮助有自闭倾向的瑶瑶同学克服了心理障碍,把她领到了班会主持的小舞台,送上了“六一”欢庆的大舞台;她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着三位单亲家庭子女的心,教会他们用纸笔来记录自己内心的小秘密,用课外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何老师还给三位家庭困难生买了学习用品和衣服,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最大的照顾,在思想上帮助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特殊学生的好老师

那些成绩优异、习惯好的学生,老师们都很喜欢,而那些懒散、成绩差的问题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爱,正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何文婷常对同事说:“优秀的学生不用我们太操心,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留给需要关爱的特殊孩子。”

2015年,何文婷接手一年级时,班里有个叫坤坤的学生令她头疼不已。他虽说已经在村里的幼儿园完成了学前教育,却连最起码的笔画都分不清。再加上他比较调皮,几乎天天都有家长反映他动手打同学。最严重的一天,有四个家长分头来告状,称坤坤用手抠同学的眼睛。坤坤在学校感到不快乐,开学才两周他就不想上学了。

看到他眼神里充满惶恐和懊悔,何老师的心也好似被千万根钢针狠狠地刺痛。“他是我的学生,这是一个铁的事实,无法改变;他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庭,我们也没办法去改变,能改变的也只有我!”何老师暗暗下定决心:改变对他的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去扭转他的学习态度,帮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不能使他成为国之栋梁,最起码也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

想让孩子喜欢上学,就得先让他感受到快乐,让他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为了能随时监督他的课堂纪律,尽管他的个头挺高,何老师还是让他单独坐在讲桌旁边,这一坐就是六年。每次上课,她都会对他多一些关注,他慢慢地也能静下心来听课了。发现他进步了,何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表扬,他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何老师帮他削铅笔、买作业本,他书写有进步时奖励他一颗糖……他在课堂上生字经常写不完,下课后就会主动地跟何老师去办公室,手把手地让她来逐字辅导。

就这样,慢慢地,坤坤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课堂上也能主动上黑板做题了。看到值日生忘记擦黑板,他会主动地去把黑板擦干净;发放蛋奶时,他也会卖力地搬运、分发。在何老师的影响下,班里的几个热心学生组成帮扶小组,轮流给他辅导。如今的他,虽然学习不是十分出色,但却很勤劳、善良,经常为班级事务而忙碌,他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让何老师十分欣慰。

班主任的“幸福观”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是何文婷常对孩子们所说的话。她在付出热情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感动。

何老师动情地说,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有许多终生难忘的瞬间:忘不了期中测试监考时鼻血滴流不止,同学们不但为她送来急救小妙招,还从家中为她拿来自己采摘的草药;更忘不了趣味运动会期间,班级学生自觉捡拾空饮料瓶等,将这些卖破烂的钱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笔启动资金送给了小月同学。

2021年时,那个被大家帮助的单亲家庭孩子小强,在操场上捡到了六年级学生的一副价格昂贵的眼镜。还给对方后,家长送来一箱营养快线和一大包零食。小强推脱不掉就把这些东西分给了班里的同学。那一刻,师生们都被他拾金不昧、知恩感恩的品质感动了。

“作为班主任,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有所进步,这就是幸福;毕业多年后,孩子依然记得你是他生命中影响他最大的一个人,这也是幸福!26年前,我刚上班时所教的两个学生现在和我还一直保持联系,她们在教育孩子上有问题时第一个会想起我,我被别人所需要,这也是一种幸福!”何文婷这样诠释自己的幸福观。

记者 赵生杰 张京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