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光報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如何去愛學生”

——記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藍田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教師何文婷

何文婷老師

個人簡介

何文婷,共產黨員,高級教師,陝西省優秀輔導教師;西安市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小葵花關愛先進個人、骨幹型教師;藍田縣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教學標兵;所帶班級連續多年被評爲市、縣級優秀班集體;西安市首批班主任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西安市許豔玲“名師+”小學語文研修共同體核心成員;連續多年主持、參與省市縣級課題研修並順利結題。

熱愛學生是教師最爲可貴的職業情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師愛更體現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一個微笑,一個動作,就能打開學生的心門,能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我的職業理念就是以愛心育人,育有愛心的人。

——何文婷

留守兒童的好“媽媽”

今年45歲的何文婷自1998年從事教育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先後在葛牌、普化等農村學校任教,2009年被選調到藍田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進校附小)。學校換了一所又一所,學生畢業了一茬又一茬,唯獨不變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學生的愛。

藍田縣進校附小位於城鄉接合部,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許多家長忙於生計,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或者託付給親戚代爲照管。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何文婷發現,這些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其他人又無力監管,有的悶悶不樂、性格怪異,有的沉迷於電子產品,無心學習。想到這些孩子的未來,作爲班主任的她看在眼裏,急在心頭。

在和他們的交流中,何文婷慢慢地走進了他們的心裏,知道他們也想學好,也想得到同學的尊重和羨慕,無奈自己管不住自己,破罐子破摔。爲此,她特意安排班裏性格開朗、富有愛心的學生和他們同桌,將他們帶動起來,孩子們成爲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有了同桌的幫助,這些學生也慢慢地遵守紀律了,作業也能按時上交,書寫得也規範了。

小強是何文婷2009年接手帶的三年級一個班的學生。他是典型的單親家庭,他的爸爸把兩個孩子留給七十歲的老父親照顧,自己出去打工了。孩子跟着老人飢一頓飽一頓,上學也不能按時到。最讓大家受不了的是,他的衛生習慣很差,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做同桌。他因此感到很自卑,很少和同學玩。他來辦公室交作業時,何老師先誇他說:“你長得濃眉大眼,很帥氣”,又委婉地告訴他,如果把脖子洗乾淨,衣服穿整齊,會有更多人喜歡他的。小強第二天真的按她說的做了,何老師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小強更注意自己的衛生了,在班裏也更勤快了,學期末被同學評爲“勞動之星”。如今,他已走上了工作崗位,每次通電話時,他都會說,何老師對他所說的話“要自己愛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讓他受益終生。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如何去愛學生”,何文婷十分推崇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六年裏,她無微不至地幫助有自閉傾向的瑤瑤同學克服了心理障礙,把她領到了班會主持的小舞臺,送上了“六一”歡慶的大舞臺;她用母親般的愛溫暖着三位單親家庭子女的心,教會他們用紙筆來記錄自己內心的小祕密,用課外書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何老師還給三位家庭困難生買了學習用品和衣服,在生活上給予他們最大的照顧,在思想上幫助他們自立自強、自尊自愛。

特殊學生的好老師

那些成績優異、習慣好的學生,老師們都很喜歡,而那些懶散、成績差的問題學生更應該得到老師的特殊關愛,正所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何文婷常對同事說:“優秀的學生不用我們太操心,我們要把更多的精力留給需要關愛的特殊孩子。”

2015年,何文婷接手一年級時,班裏有個叫坤坤的學生令她頭疼不已。他雖說已經在村裏的幼兒園完成了學前教育,卻連最起碼的筆畫都分不清。再加上他比較調皮,幾乎天天都有家長反映他動手打同學。最嚴重的一天,有四個家長分頭來告狀,稱坤坤用手摳同學的眼睛。坤坤在學校感到不快樂,開學才兩週他就不想上學了。

看到他眼神裏充滿惶恐和懊悔,何老師的心也好似被千萬根鋼針狠狠地刺痛。“他是我的學生,這是一個鐵的事實,無法改變;他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家庭,我們也沒辦法去改變,能改變的也只有我!”何老師暗暗下定決心:改變對他的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去扭轉他的學習態度,幫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即使不能使他成爲國之棟樑,最起碼也不要成爲社會的負擔。

想讓孩子喜歡上學,就得先讓他感受到快樂,讓他感受到這個集體的溫暖。爲了能隨時監督他的課堂紀律,儘管他的個頭挺高,何老師還是讓他單獨坐在講桌旁邊,這一坐就是六年。每次上課,她都會對他多一些關注,他慢慢地也能靜下心來聽課了。發現他進步了,何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出表揚,他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何老師幫他削鉛筆、買作業本,他書寫有進步時獎勵他一顆糖……他在課堂上生字經常寫不完,下課後就會主動地跟何老師去辦公室,手把手地讓她來逐字輔導。

就這樣,慢慢地,坤坤能按時完成作業了,課堂上也能主動上黑板做題了。看到值日生忘記擦黑板,他會主動地去把黑板擦乾淨;發放蛋奶時,他也會賣力地搬運、分發。在何老師的影響下,班裏的幾個熱心學生組成幫扶小組,輪流給他輔導。如今的他,雖然學習不是十分出色,但卻很勤勞、善良,經常爲班級事務而忙碌,他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學習,讓何老師十分欣慰。

班主任的“幸福觀”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這是何文婷常對孩子們所說的話。她在付出熱情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的感動。

何老師動情地說,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有許多終生難忘的瞬間:忘不了期中測試監考時鼻血滴流不止,同學們不但爲她送來急救小妙招,還從家中爲她拿來自己採摘的草藥;更忘不了趣味運動會期間,班級學生自覺撿拾空飲料瓶等,將這些賣破爛的錢作爲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筆啓動資金送給了小月同學。

2021年時,那個被大家幫助的單親家庭孩子小強,在操場上撿到了六年級學生的一副價格昂貴的眼鏡。還給對方後,家長送來一箱營養快線和一大包零食。小強推脫不掉就把這些東西分給了班裏的同學。那一刻,師生們都被他拾金不昧、知恩感恩的品質感動了。

“作爲班主任,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看到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有所進步,這就是幸福;畢業多年後,孩子依然記得你是他生命中影響他最大的一個人,這也是幸福!26年前,我剛上班時所教的兩個學生現在和我還一直保持聯繫,她們在教育孩子上有問題時第一個會想起我,我被別人所需要,這也是一種幸福!”何文婷這樣詮釋自己的幸福觀。

記者 趙生傑 張京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