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上接1版)相较于前两者,“国际化”有更加直观的评价标准:区域内有多少外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有多少?海外人才有多少?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安徽开放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外资引入少,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亟需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先进。

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不沿海、不沿边。这也决定了,安徽只有持续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锻长补短,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才能更具“国际范”。

首先,对标国际一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树立国际化视野。紧紧拥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才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正视自身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把握新需求、新变化、新趋势,对标国际惯例、通行规则、通用标准,有的放矢地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体系。

比如,不久前,世界500强企业渣打银行正式入驻安徽。这是近9年来,渣打银行首次在国内新开设省级分行。未来,可以充分利用渣打银行在全球化网络布局和金融服务等优势,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全球供应链。

最后,利用好安徽自贸试验区这一制度创新高地。自贸试验区是推动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大片区应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主动突破,试点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不断放大其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安徽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国际范”源于安徽一直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跨越山海,奔赴世界,安徽步履不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