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上接1版)相較於前兩者,“國際化”有更加直觀的評價標準:區域內有多少外資企業?貨物進出口總額有多少?海外人才有多少?從目前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安徽開放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外資引入少,外向型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亟需推動後進趕先進、中間爭先進、先進更先進。

從地理位置上看,安徽不沿海、不沿邊。這也決定了,安徽只有持續在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鍛長補短,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才能更具“國際範”。

首先,對標國際一流,進一步增強開放意識,樹立國際化視野。緊緊擁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才能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次,正視自身與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把握新需求、新變化、新趨勢,對標國際慣例、通行規則、通用標準,有的放矢地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體系。

比如,不久前,世界500強企業渣打銀行正式入駐安徽。這是近9年來,渣打銀行首次在國內新開設省級分行。未來,可以充分利用渣打銀行在全球化網絡佈局和金融服務等優勢,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全球供應鏈。

最後,利用好安徽自貿試驗區這一制度創新高地。自貿試驗區是推動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合肥、蕪湖和蚌埠三大片區應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爲引領,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主動突破,試點創新,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不斷放大其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推動安徽營商環境全面優化提升。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國際範”源於安徽一直用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跨越山海,奔赴世界,安徽步履不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