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深一度

我很小, 但我的天地很大

孙一琳

一枚小小的喉箍,市场能有多大?

在天津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一枚喉箍生产出来后,可以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用于工业、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别看喉箍尺寸不大,单个产品价格也不高,但“小”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因为用于连接软硬管,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整体的严密性和安全性。“小”更不等于“弱”,小产品也可以拥有大天地。

如今全球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曾经的“渠道为王”逐渐转变为“产品为王”“服务为王”,能敏锐感知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往往就掌握了让小产品迈向广阔天地的主动性。以前是从外贸企业拿订单、埋头生产,现在是柔性制造、个性定制,工厂直接到展会等平台上与需求方精准对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

市场不等人,有时看似只是在产品上多加一个孔的问题,却能难倒很多企业。在“专”上下功夫,在“精”上花心思,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精益求精的技术创新,打出与其他企业的技术差、时间差、服务差,每一件产品、每一次交易,都是市场对企业好感度的积累。就如远销国外的喉箍,当有了先进、可靠、美观的标签,辅以及时、便捷、定制化的服务时,小产品的“路”会越走越宽。

闯出一片天地靠的是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主的竞争优势,而由此激发的集群效应,更是让小产品有了“处变不惊”的底气。天津经开区以整车企业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200余家各类零部件和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迭代升级的态势。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这是一个产业集群“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优势。有“龙头”带动、“龙身”协作,加之政策“保驾护航”,一条环环相扣、企企相通的产业链上,能够不断“长”出更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这也是小产品的创新潜力充分释放的过程。

“我很小,但我的天地很大。”小零件、小产品虽然体量不大,但也在不断创新和与市场的深度连接中成为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如点点繁星,闪亮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