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深一度

我很小, 但我的天地很大

孫一琳

一枚小小的喉箍,市場能有多大?

在天津市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一枚喉箍生產出來後,可以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用於工業、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別看喉箍尺寸不大,單個產品價格也不高,但“小”並不意味着不重要,因爲用於連接軟硬管,其質量直接關係到系統整體的嚴密性和安全性。“小”更不等於“弱”,小產品也可以擁有大天地。

如今全球生產要素高效流動,曾經的“渠道爲王”逐漸轉變爲“產品爲王”“服務爲王”,能敏銳感知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經營策略的企業,往往就掌握了讓小產品邁向廣闊天地的主動性。以前是從外貿企業拿訂單、埋頭生產,現在是柔性製造、個性定製,工廠直接到展會等平臺上與需求方精準對接,根據客戶需求定製生產。

市場不等人,有時看似只是在產品上多加一個孔的問題,卻能難倒很多企業。在“專”上下功夫,在“精”上花心思,用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流程和精益求精的技術創新,打出與其他企業的技術差、時間差、服務差,每一件產品、每一次交易,都是市場對企業好感度的積累。就如遠銷國外的喉箍,當有了先進、可靠、美觀的標籤,輔以及時、便捷、定製化的服務時,小產品的“路”會越走越寬。

闖出一片天地靠的是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爲主的競爭優勢,而由此激發的集羣效應,更是讓小產品有了“處變不驚”的底氣。天津經開區以整車企業爲龍頭,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200餘家各類零部件和服務業企業集聚發展、迭代升級的態勢。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這是一個產業集羣“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優勢。有“龍頭”帶動、“龍身”協作,加之政策“保駕護航”,一條環環相扣、企企相通的產業鏈上,能夠不斷“長”出更多“專精特新”、隱形冠軍。這也是小產品的創新潛力充分釋放的過程。

“我很小,但我的天地很大。”小零件、小產品雖然體量不大,但也在不斷創新和與市場的深度連接中成爲了不起的“中國製造”,如點點繁星,閃亮在製造業的浩瀚星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