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繼續大力發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龍蟠科技(603906.SH)再次爲其子公司引入外部投資者。

5月13日晚間,龍蟠科技披露控股子公司增資擴股計劃。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常州鋰源”)擬增資擴股,引入投資者崑崙工融綠色(北京)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崑崙工融”)對其增資2.85億元。同時,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建信投資”)擬以1億元向常州鋰源增資。

此次增資中,崑崙工融、建信投資將合計對常州鋰源增資3.85億元,取得常州鋰源5.5044%、1.9285%股權。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增資中,各方還進行了股份回購約定,其中就包括常州鋰源在此次天使輪投資交割日後的5年內完成合格上市。本次交易中,常州鋰源的投前估值也達到了48億元。

但需注意的是,作爲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業鏈企業,去年以來,隨着碳酸鋰價格的波動,常州鋰源陷入虧損。

數據顯示,2023年,常州鋰源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68.08億元、-14.52億元,同比分別減少54.78億元、24.44億元。而作爲常州鋰源的母公司,2023年,龍蟠科技鉅虧12.33億元。

投資方主要股東爲工行和建行

資料顯示,2021年,龍蟠科技完成對全球領先鋰電池材料企業貝特瑞旗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的併購,並與貝特瑞合資組建常州鋰源,正式切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

成立當年11月,常州鋰源就接受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和福建時代閩東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增資入股,籌措資金3.45億元。

不僅如此,2021年常州鋰源還收購貝特瑞(天津)納米材料製造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江蘇貝特瑞納米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擴展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

2022年6月,常州鋰源實施增資擴股,龍蟠科技以其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2.9億元對常州鋰源增資,並由常州鋰源對其全資子公司、龍蟠科技控股孫公司四川鋰源以募集資金12.9億元進行增資。此次增資完成之後,龍蟠科技對於常州鋰源的持股比例由53.81%提升至69.17%。

今年年初,常州鋰源再次計劃增資擴股。根據龍蟠科技披露的增資方案,建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建信投資擬以1億元向常州鋰源增資,取得常州鋰源增資後1.9495%的股權,常州鋰源的現有股東就本次增資事項放棄優先認購權。

5月13日,龍蟠科技再次披露,常州鋰源擬增資擴股並引入投資者。此次增資中,崑崙工融擬以現金2.85億元向常州鋰源增資,常州鋰源現有股東就本次增資放棄優先認購權。

同時,結合客觀實際情況,各方擬就此前建信投資對常州鋰源的增資認購方案、股東權利等事項予以調整,調整後爲建信投資以1億元向常州鋰源增資,其中1501.54萬元計入常州鋰源的註冊資本。

換言之,此次增資常州鋰源將引入崑崙工融、建信投資兩名投資者,合計對其增資3.85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常州鋰源的註冊資本將增加至7.79億元,龍蟠科技作爲常州鋰源的控股股東,仍然對常州鋰源擁有實際控制權,但持股比例小幅稀釋至64.0264%。建信投資、崑崙工融則將分別持有常州鋰源1.9285%、5.5044%股權。

據瞭解,崑崙工融爲2023年底新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工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對其持股比例達到70%,其他合夥人則包括中國石油集團崑崙資本有限公司、中油崑崙(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標的去年淨利同比減少24.44億

對於常州鋰源此次增資擴股的目的,龍蟠科技表示,本次交易有利於增強常州鋰源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業鏈上的項目研發、市場拓展、產品量產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引入兩大外部投資者,常州鋰源有着衝刺上市的考量。此次交易中,各方設置回購條款,其中就約定在天使輪投資交割日後的4年內龍蟠科技未能發出將常州鋰源分拆合格上市的公告,或者常州鋰源在天使輪投資交割日後的5年內未能完成合格上市,且天使輪投資方與常州鋰源未能對合格上市進度調整協商一致的,天使輪投資方有權要求龍蟠科技或其指定方回購天使輪投資方持有的常州鋰源股權。

本次交易中,常州鋰源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爲50.3億元,較其淨資產賬面值評估增值31.32億元,增值率165.08%。基於此,各方確定常州鋰源的投前估值爲48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以來,隨着碳酸鋰價格的波動,常州鋰源陷入虧損。據龍蟠科技年報披露,2022年和2023年,常州鋰源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2.87億元、68.08億元,淨利潤9.92億元、-14.52億元。其中,2023年,常州鋰源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減少54.78億元、24.44億元。

此次龍蟠科技還披露,2024年一季度,常州鋰源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8.94億元、-8392.41萬元。

而作爲常州鋰源的母公司,2023年龍蟠科技則實現營業收入87.29億元,同比減少37.96%;淨利潤-12.33億元,同比減少263.8%。此前的2022年,龍蟠科技的業績曾達到其上市後最高水平,當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140.72億元、7.53億元。

對此,龍蟠科技稱,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行業面臨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和產業鏈去庫存壓力,公司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產生大額存貨跌價損失,導致淨利潤出現虧損。

今年一季度,龍蟠科技則實現營收14.74億元,同比減少29.24%;淨利潤-7804.5萬元,同比減虧64.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