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对师范的特别检验和传承

新龙城人

我记得这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很有特色:由教师包括退休的老教授亲笔书写,收到通知书的学生和家长都倍感珍惜、特别珍藏,或许这就是师范的开端和表率。学生毕业之际手抄毕业论文,是否意味着对师范的特别检验和传承?

功夫下在平时,仪式是实力的体现。书写能力是师范生必须考核的“硬杠杠”,尤其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师范生更要坚守这门看家本领。这项能力的训练显然不是一次毕业论文书写就能解决的。对学生来说,平时经历足够的标准化锻炼,才能在毕业时“达标”;对学校来说,把毕业论文写出来,是让学生以最高水准留下最精彩的一次作业。如果毕业论文都手抄不达标,平时的作业还能达标吗?基于实力的仪式感,将为毕业生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保持传统特色,仪式是品牌的象征。书写毕业论文是该校的传统特色,并非一两次的心血来潮。始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学校有过硬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用人单位有理由相信,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学业水平达标,板书也是很优秀的。这样的仪式,可以理解为学校师范生的品牌树立。学校严抓毕业考核,也是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符合用人单位期待。如果想搞就搞几次,或者走过场,那就失去了传统特色,也谈不上什么毕业生品牌。

反对形式主义,仪式是必要的形式。任何工作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对于形式,需要的是做好、做实,不做过头,不能光见形式不见实际成效。任何形式主义都是违背基层工作实际,不真正解决问题的表现;都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曲意逢迎、弄虚作假。手抄毕业论文显然还不能上升到形式主义的范畴。拒绝一切的形式是不现实的,也是走极端的。按照那样的思路,毕业典礼也不需要了,直接给学生发毕业证书走人更省事省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