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常州日報

對師範的特別檢驗和傳承

新龍城人

我記得這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就很有特色:由教師包括退休的老教授親筆書寫,收到通知書的學生和家長都倍感珍惜、特別珍藏,或許這就是師範的開端和表率。學生畢業之際手抄畢業論文,是否意味着對師範的特別檢驗和傳承?

功夫下在平時,儀式是實力的體現。書寫能力是師範生必須考覈的“硬槓槓”,尤其在電子產品普及的時代,師範生更要堅守這門看家本領。這項能力的訓練顯然不是一次畢業論文書寫就能解決的。對學生來說,平時經歷足夠的標準化鍛鍊,才能在畢業時“達標”;對學校來說,把畢業論文寫出來,是讓學生以最高水準留下最精彩的一次作業。如果畢業論文都手抄不達標,平時的作業還能達標嗎?基於實力的儀式感,將爲畢業生學習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

保持傳統特色,儀式是品牌的象徵。書寫畢業論文是該校的傳統特色,並非一兩次的心血來潮。始終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說明學校有過硬的質量標準和要求。用人單位有理由相信,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不僅學業水平達標,板書也是很優秀的。這樣的儀式,可以理解爲學校師範生的品牌樹立。學校嚴抓畢業考覈,也是爲了保證畢業生質量符合用人單位期待。如果想搞就搞幾次,或者走過場,那就失去了傳統特色,也談不上什麼畢業生品牌。

反對形式主義,儀式是必要的形式。任何工作都是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對於形式,需要的是做好、做實,不做過頭,不能光見形式不見實際成效。任何形式主義都是違背基層工作實際,不真正解決問題的表現;都是爲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而曲意逢迎、弄虛作假。手抄畢業論文顯然還不能上升到形式主義的範疇。拒絕一切的形式是不現實的,也是走極端的。按照那樣的思路,畢業典禮也不需要了,直接給學生髮畢業證書走人更省事省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