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

百度前公关VP在抖音翻车,据悉当事人璩静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已经离职,而其中还有一位“受害人”——抖音最受争议的商业IP网红海参哥。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社群、朋友圈,还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自媒体、新闻媒体都也在纷纷挖苦吐槽海参哥的商业培训、付费社群等都是割韭菜。

甚至觉得向海参哥付费的企业家、创始人、高管都是智障。

但是大家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

为什么DADA翻车了?李一舟翻车了?璩静翻车了,被大家讽刺只有初中学历的海参哥,还依然能在抖音赚钱?

01 不割穷人 风险规避

许多媒体分析只有初中学历的海参,专门收割创业者和高管。

媒体的心态是嘲笑,但对海参来说,这恰恰是保命符。

1、从维稳的角度

最容易引起事端的或者政府、平台最需要保护、维稳的群体恰恰不是那些成功的人、高收入的人,而是那些较低收入的人。

比如大学生、宝妈、负债人群,他们的赚钱是不容易的,他们也是最计较得失的。

2、从运营的角度

如果付费的人群不精准,层次不齐,后续就会产生很多的争议。

比如拼多多上很多又想便宜、又想好货,所以才会导致许多人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想花20块钱买10斤、20斤的芒果、苹果,你想想品质肯定不会特别好啊。

另外,海参公司企业文化里面有一条叫:不作恶,即员工内部不作恶,外部不对客户作恶。

单就这一点,如果企业是一直坚持奉行这样的文化底线,海参肯定不会被封。

02 创业者、高管,真的那么傻吗?

媒体认为是海参在搞成功学,在收割能付起8万、10万会员费的创业者、高管。

但是想问一下,这些创业者就真的那么傻吗?

对于多数人来说,一次性付一笔8万、10万的钱,都不算数小钱。

再有钱的企业家,创业者,也不会无脑的付款。

那么他为什么要付这个钱?他没有判断力吗?

其实,每一个付款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心思在里面,比如找资源、找客户、找渠道、找项目等等。

为什么海参要定价几万块钱,而不是定价几千块钱?

其一,能付得起,几万块钱的人,不管是认知、资源、地位,还是能筛选出来一些人来的。

其二,对于真正的有钱的人来说,请别人吃个饭,登门认识一个人,从时间、差旅、交通、礼品等花费就要几千、一万了。

所以这个钱并不贵,就算被割了,也不会到处嚷嚷。

更何况,至少结实了50个、100个甚至500有同样支付能力的人。

03 只付费和培训,都不能致富

为什么知识付费难做?

知识付费要做好的口碑很难?

除了的确存在一些虚假宣传、夸大效果实际上没有交付的割韭菜博主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用户的路径不对。

用户期待自己花钱买个399、699的课程,或者花了1299、1499加了一个付费社群,或跑去线下参加了一个3小时、6小时的付费培训,然后自己就同样具备赚钱的技能了。

但事实上,只是单纯的付费或者参加培训,是不能致富的!

付费课程、付费培训只能起到构建信息、科普扫盲的作用,但线上课程和线下培训不是赚钱的复印机。

所以,抱着买个课自己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创业成功,自然就会被割韭菜了。

别说是海参,任何一个培训机构、培训老师,都无法让一个普通人原地发财。

其一,买再多的课程,加再多的社群,如果你不去实践,那是没用的。

其二,同样的知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但因为每一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资源不同、起号阶段不同、产地产品不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会有差异,所以要自己去实践了以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做调整。

其三,任何业务形式的辅导、课程、培训、咨询、陪跑、全案等等,首先你自己得有底子,比如长得好看、有才艺、有资金、执行力强、有货源等等,否则你自己本来就是三无产品,别人也赋能不了。

比如华与华这种策划、策略公司,为什么一个logo、一句广告词敢收100万、500万,这本质上也是在保证自己做案例的成功概率。

一般能够付得起这个钱的,要么企业还是有知名度、有市场、有不错营收的。

要么是想做更大的业绩,要么是这几年没努力被竞品抢夺了份额想重新扳回来。

所以,找个外脑帮忙策划、调研做品牌、做战略升级,然后靠市场、靠团队去执行。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案例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因为有老底子在,还有团队在执行。

所以说,知识博主如果宣传能让你发大财,那就是作恶和欺骗!

同样的,如果作为消费者,相信这样的鬼话,然后去付费,那是蠢也是活该。

但别人和你说,带你见世面、提升认知,混圈子,找资源等等,就看你自己业务需求了。

04 吐槽海参、羡慕海参、成为海参

去年王自如的一条采访视频,成了全网群嘲的对象。

现在海参哥也如此,网上还有很多嘲讽雷军造车、小杨哥带货、俞敏洪搞直播、周鸿祎卖车等等。

多数自媒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博取流量,并不是为广大群众争取利益的。

而普通用户,在许多媒体的偏见路径引导下,更多的是吃瓜的。

而对于许多正儿八经做企业的人来说,尤其是做自媒体、做个人IP的人来说,大家其实都想成为海参哥。

其一,很多人嘲笑海参初中才毕业,到现在还停留在以学历看人,而不是以能力看人的狭隘视角。

其二,很多人觉得海参各种不行,但是能不能先解决自己的温饱?你能不能也下场让别人愿意向你掏钱交个8万、10万?

你能不能也做几个账号,做个100万粉丝?

抖音也好、快手也好、知乎也好,都是公平的,为什么你不去拍视频赚钱呢?

其三,海参在杭州、烟台都有几百人的团队,大家要思考,凭什么一个初中生能做成一家几百万上千人公司?纯粹靠割韭菜?

我不是海参的拥趸,没见过面也没微信,甚至连他的任何一个账号、视频都没有点过关注和赞赏。

但是当大家都在群嘲的时候,希望给大家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不管是这几年大家嘲讽过的海参、王自如还是贾跃亭、刘润等等,这些人再有负面,赚钱都比我们容易多。

我们少替有钱人操心,多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多想想自己如何利用当下的渠道搞钱,这才是正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长期专业利他,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