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長。

百度前公關VP在抖音翻車,據悉當事人璩靜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已經離職,而其中還有一位“受害人”——抖音最受爭議的商業IP網紅海蔘哥。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社羣、朋友圈,還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自媒體、新聞媒體都也在紛紛挖苦吐槽海蔘哥的商業培訓、付費社羣等都是割韭菜。

甚至覺得向海參哥付費的企業家、創始人、高管都是智障。

但是大家思考過一個問題沒有?

爲什麼DADA翻車了?李一舟翻車了?璩靜翻車了,被大家諷刺只有初中學歷的海蔘哥,還依然能在抖音賺錢?

01 不割窮人 風險規避

許多媒體分析只有初中學歷的海蔘,專門收割創業者和高管。

媒體的心態是嘲笑,但對海蔘來說,這恰恰是保命符。

1、從維穩的角度

最容易引起事端的或者政府、平臺最需要保護、維穩的羣體恰恰不是那些成功的人、高收入的人,而是那些較低收入的人。

比如大學生、寶媽、負債人羣,他們的賺錢是不容易的,他們也是最計較得失的。

2、從運營的角度

如果付費的人羣不精準,層次不齊,後續就會產生很多的爭議。

比如拼多多上很多又想便宜、又想好貨,所以纔會導致許多人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想花20塊錢買10斤、20斤的芒果、蘋果,你想想品質肯定不會特別好啊。

另外,海蔘公司企業文化裏面有一條叫:不作惡,即員工內部不作惡,外部不對客戶作惡。

單就這一點,如果企業是一直堅持奉行這樣的文化底線,海蔘肯定不會被封。

02 創業者、高管,真的那麼傻嗎?

媒體認爲是海蔘在搞成功學,在收割能付起8萬、10萬會員費的創業者、高管。

但是想問一下,這些創業者就真的那麼傻嗎?

對於多數人來說,一次性付一筆8萬、10萬的錢,都不算數小錢。

再有錢的企業家,創業者,也不會無腦的付款。

那麼他爲什麼要付這個錢?他沒有判斷力嗎?

其實,每一個付款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心思在裏面,比如找資源、找客戶、找渠道、找項目等等。

爲什麼海蔘要定價幾萬塊錢,而不是定價幾千塊錢?

其一,能付得起,幾萬塊錢的人,不管是認知、資源、地位,還是能篩選出來一些人來的。

其二,對於真正的有錢的人來說,請別人喫個飯,登門認識一個人,從時間、差旅、交通、禮品等花費就要幾千、一萬了。

所以這個錢並不貴,就算被割了,也不會到處嚷嚷。

更何況,至少結實了50個、100個甚至500有同樣支付能力的人。

03 只付費和培訓,都不能致富

爲什麼知識付費難做?

知識付費要做好的口碑很難?

除了的確存在一些虛假宣傳、誇大效果實際上沒有交付的割韭菜博主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用戶的路徑不對。

用戶期待自己花錢買個399、699的課程,或者花了1299、1499加了一個付費社羣,或跑去線下參加了一個3小時、6小時的付費培訓,然後自己就同樣具備賺錢的技能了。

但事實上,只是單純的付費或者參加培訓,是不能致富的!

付費課程、付費培訓只能起到構建信息、科普掃盲的作用,但線上課程和線下培訓不是賺錢的複印機。

所以,抱着買個課自己就能成爲網紅、就能創業成功,自然就會被割韭菜了。

別說是海蔘,任何一個培訓機構、培訓老師,都無法讓一個普通人原地發財。

其一,買再多的課程,加再多的社羣,如果你不去實踐,那是沒用的。

其二,同樣的知識,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但因爲每一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資源不同、起號階段不同、產地產品不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會有差異,所以要自己去實踐了以後再結合自身情況做調整。

其三,任何業務形式的輔導、課程、培訓、諮詢、陪跑、全案等等,首先你自己得有底子,比如長得好看、有才藝、有資金、執行力強、有貨源等等,否則你自己本來就是三無產品,別人也賦能不了。

比如華與華這種策劃、策略公司,爲什麼一個logo、一句廣告詞敢收100萬、500萬,這本質上也是在保證自己做案例的成功概率。

一般能夠付得起這個錢的,要麼企業還是有知名度、有市場、有不錯營收的。

要麼是想做更大的業績,要麼是這幾年沒努力被競品搶奪了份額想重新扳回來。

所以,找個外腦幫忙策劃、調研做品牌、做戰略升級,然後靠市場、靠團隊去執行。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案例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因爲有老底子在,還有團隊在執行。

所以說,知識博主如果宣傳能讓你發大財,那就是作惡和欺騙!

同樣的,如果作爲消費者,相信這樣的鬼話,然後去付費,那是蠢也是活該。

但別人和你說,帶你見世面、提升認知,混圈子,找資源等等,就看你自己業務需求了。

04 吐槽海蔘、羨慕海蔘、成爲海蔘

去年王自如的一條採訪視頻,成了全網羣嘲的對象。

現在海蔘哥也如此,網上還有很多嘲諷雷軍造車、小楊哥帶貨、俞敏洪搞直播、周鴻禕賣車等等。

多數自媒體寫作的目的是爲了博取流量,並不是爲廣大羣衆爭取利益的。

而普通用戶,在許多媒體的偏見路徑引導下,更多的是喫瓜的。

而對於許多正兒八經做企業的人來說,尤其是做自媒體、做個人IP的人來說,大家其實都想成爲海蔘哥。

其一,很多人嘲笑海蔘初中才畢業,到現在還停留在以學歷看人,而不是以能力看人的狹隘視角。

其二,很多人覺得海蔘各種不行,但是能不能先解決自己的溫飽?你能不能也下場讓別人願意向你掏錢交個8萬、10萬?

你能不能也做幾個賬號,做個100萬粉絲?

抖音也好、快手也好、知乎也好,都是公平的,爲什麼你不去拍視頻賺錢呢?

其三,海蔘在杭州、煙臺都有幾百人的團隊,大家要思考,憑什麼一個初中生能做成一家幾百萬上千人公司?純粹靠割韭菜?

我不是海蔘的擁躉,沒見過面也沒微信,甚至連他的任何一個賬號、視頻都沒有點過關注和讚賞。

但是當大家都在羣嘲的時候,希望給大家另一個角度的解讀。

不管是這幾年大家嘲諷過的海蔘、王自如還是賈躍亭、劉潤等等,這些人再有負面,賺錢都比我們容易多。

我們少替有錢人操心,多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多想想自己如何利用當下的渠道搞錢,這纔是正事!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長期專業利他,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