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就这样发力

——探访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中医科病区

患者的认可是最大的荣耀。

赵卫国(前排右三)参加多学科会诊。

特色中医诊疗。

本报记者王斌

生命绚烂如花,却难免会遭遇诸多疾病的摧残。而高水平、有内涵的诊疗如同春风涤荡,送来涓涓暖流,融化坚冰,让生命之花重新焕发光彩!这是记者走进哈院南院区2号楼七层中医科病区,内心受到的深深触动。

83岁的郭奶奶,输尿管占位、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中度贫血,让家人犯难。过去一年间,郭奶奶先后因急性腹痛、冠心病、心衰、肺炎、胃部胀满、吃不下饭等症状,四次到哈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经口服中药、针刺、雷火灸、中药熏洗及推拿等多举措治疗,一次次转危为安,精神头越来越好,成了“中医忠实粉丝”;65岁的唐伯伯,胆管癌术后2年、上颌腺癌术后5年,因上肢疼痛、带状疱疹,经病友介绍前来,给予口服中药、火针、刮痧、刺络拔罐及抗病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14天后症状缓解出院,随访未复发……

衡水市首届名中医、哈院中医科主任赵卫国,担任着河北省中医药科技教育咨询与评审专家、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主任委员、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衡水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诸多学术职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她说,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事业,优势独特。哈院党委将中医科纳入多学科诊疗体系,整合相关医疗流程,搭建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中西医协作模式,形成诊疗与健康指导的全病程管理,展现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学科建设是灵魂,人才培养是关键。如今,哈院中医科在搞好中医内科、妇科、小儿、针推、皮外科等专业建设时,大力在中医肿瘤学科上发力,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中医药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有确切疗效的重要手段,早已贯穿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全程,在癌症治疗的不同阶段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哈院中医科,系衡水市中医肿瘤重点专科,正在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共创“京衡协同发展示范科室”。为加快哈院中医学科发展,赵卫国带领大家笃志前行,不断创新人才涌流环境。如今,科室29名医护人员中,有衡水市名中医3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形成了梯队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团队,成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主委单位,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衡水市中医研究所挂靠单位。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搬进南院区,哈院中医科有了独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再加上宾馆式设计的病房,成倍增加的床位等,这都有力增强着患者就医的获得感。近年来,哈院党委紧抓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所带来的中医学科发展契机,奔赴北京对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西苑医院深化提升合作能级,带来了全院中医事业发展新局面。今年3月,西苑医院肿瘤科与哈院中医科联合门诊顺利开诊,切实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诊疗需求。赵卫国说,哈院中医科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诊治肿瘤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儿疾病、皮肤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哈院中医科科室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20余年,业已形成科室特色,开展膏方工作7年,已形成规模。在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中,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得了良好疗效。目前,科室开展了针灸、火针、雷火灸、贴敷、推拿(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火罐、药罐、刮痧、五音疗法、中药熏蒸、中药泡洗、中药涂擦、中药封包、盐熨、耳穴疗法、中药灌肠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助推哈院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赵卫国介绍,今年是哈院党委确定的“学科体系建设年”,以此为指引,致力打造以中医病房、中医康复、中医治未病、中西医结合等亚专科为引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真正让冀东南人民群众体会中医药服务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近年来,哈院中医科相关课题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5项。在国家、省、市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9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2部。哈院中医科自2010年起,就承担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中医学》授课、带教任务。2020年起,成为河北省全科医学规培基地组成单位,并承担基层医师全科转岗培训工作。

谙悉中医经典、博采众方,在哈院中医科病区,记者注意到,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怀揣着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心,他们用一张张药方、一枚枚银针、一贴贴药膏、一次次推拿、一缕缕药香救死扶伤,让传统中医薪火相传,让哈院中医科立足哈院成为衡水唯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优势,打造一流“衡水样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