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衡水日報

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就這樣發力

——探訪衡水市人民醫院(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中醫科病區

患者的認可是最大的榮耀。

趙衛國(前排右三)參加多學科會診。

特色中醫診療。

本報記者王斌

生命絢爛如花,卻難免會遭遇諸多疾病的摧殘。而高水平、有內涵的診療如同春風滌盪,送來涓涓暖流,融化堅冰,讓生命之花重新煥發光彩!這是記者走進哈院南院區2號樓七層中醫科病區,內心受到的深深觸動。

83歲的郭奶奶,輸尿管佔位、冠心病、房顫、心功能不全、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中度貧血,讓家人犯難。過去一年間,郭奶奶先後因急性腹痛、冠心病、心衰、肺炎、胃部脹滿、喫不下飯等症狀,四次到哈院中醫科住院治療,經口服中藥、針刺、雷火灸、中藥燻洗及推拿等多舉措治療,一次次轉危爲安,精神頭越來越好,成了“中醫忠實粉絲”;65歲的唐伯伯,膽管癌術後2年、上頜腺癌術後5年,因上肢疼痛、帶狀皰疹,經病友介紹前來,給予口服中藥、火針、刮痧、刺絡拔罐及抗病毒等中西醫結合治療14天后症狀緩解出院,隨訪未復發……

衡水市首屆名中醫、哈院中醫科主任趙衛國,擔任着河北省中醫藥科技教育諮詢與評審專家、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委會主任委員、衡水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衡水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諸多學術職務,在她身上有着強烈的使命擔當。她說,中西醫並重,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顯著特徵和獨特優勢。綜合性醫院發展中醫事業,優勢獨特。哈院黨委將中醫科納入多學科診療體系,整合相關醫療流程,搭建優勢病種、優勢環節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形成診療與健康指導的全病程管理,展現中西醫協同治療的獨特優勢,更好地守護人民健康。

學科建設是靈魂,人才培養是關鍵。如今,哈院中醫科在搞好中醫內科、婦科、小兒、針推、皮外科等專業建設時,大力在中醫腫瘤學科上發力,帶來了新的治療思路。中醫藥作爲一種治療癌症有確切療效的重要手段,早已貫穿應用於惡性腫瘤治療全程,在癌症治療的不同階段均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哈院中醫科,系衡水市中醫腫瘤重點專科,正在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共創“京衡協同發展示範科室”。爲加快哈院中醫學科發展,趙衛國帶領大家篤志前行,不斷創新人才湧流環境。如今,科室29名醫護人員中,有衡水市名中醫3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10人,形成了梯隊合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團隊,成爲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委會主委單位,衡水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及衡水市中醫研究所掛靠單位。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搬進南院區,哈院中醫科有了獨立的中醫綜合治療室,再加上賓館式設計的病房,成倍增加的牀位等,這都有力增強着患者就醫的獲得感。近年來,哈院黨委緊抓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所帶來的中醫學科發展契機,奔赴北京對接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研究所、西苑醫院深化提升合作能級,帶來了全院中醫事業發展新局面。今年3月,西苑醫院腫瘤科與哈院中醫科聯合門診順利開診,切實滿足百姓多層次、多樣化的診療需求。趙衛國說,哈院中醫科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在診治腫瘤相關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老年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婦兒疾病、皮膚病、骨關節疾病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哈院中醫科科室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20餘年,業已形成科室特色,開展膏方工作7年,已形成規模。在腦卒中的早期康復中,運用醒腦開竅針刺法,取得了良好療效。目前,科室開展了鍼灸、火針、雷火灸、貼敷、推拿(成人推拿、小兒推拿)、火罐、藥罐、刮痧、五音療法、中藥燻蒸、中藥泡洗、中藥塗擦、中藥封包、鹽熨、耳穴療法、中藥灌腸等多種中醫特色治療方法。

深化醫教研協同創新,助推哈院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趙衛國介紹,今年是哈院黨委確定的“學科體系建設年”,以此爲指引,致力打造以中醫病房、中醫康復、中醫治未病、中西醫結合等亞專科爲引領的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真正讓冀東南人民羣衆體會中醫藥服務的便利性和實用性。

方向明則思路清,目標明則步履堅。近年來,哈院中醫科相關課題獲得省、市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5項。在國家、省、市級以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9篇,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書籍2部。哈院中醫科自2010年起,就承擔河北醫科大學本科生《中醫學》授課、帶教任務。2020年起,成爲河北省全科醫學規培基地組成單位,並承擔基層醫師全科轉崗培訓工作。

諳悉中醫經典、博採衆方,在哈院中醫科病區,記者注意到,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懷揣着一顆全心全意爲患者的心,他們用一張張藥方、一枚枚銀針、一貼貼藥膏、一次次推拿、一縷縷藥香救死扶傷,讓傳統中醫薪火相傳,讓哈院中醫科立足哈院成爲衡水唯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優勢,打造一流“衡水樣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