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石向阳 绘

据媒体报道,2024年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诚然,从罗列提纲、撰写部分内容到润色语言、降低重复率,AI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效率。但AI并不是万能的,存在风险和不足。比如,有不少学生发现AI引用的论文链接打不开、作者名字搜不到,论文发表时间、期刊、页数等内容存在错误等。更有甚者,将AI生成的文字直接复制粘贴,署上名字后提交,出现学术造假、欺骗行为。

大学生需要增强辨别能力,不可偏信AI生成的文本信息,更不可借由AI触碰学术伦理的底线。究其根本,AI写作软件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调取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但却难以创造全新的内容。过度依赖AI,让AI代替自己去思考,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对使用AI写论文作出了规定和限制,确定了AI的合理使用情形、超标后的复检办法等执行细节。大学生亟须提高使用AI写论文的规范意识,既要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学会甄别AI提供的信息,更要注意其合理使用的场景,切勿因过度依赖AI而丧失了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