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初夏,走進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豐辦事處永星村四組,只見道路兩側以及村民院中種滿了各種果樹,成片的果樹林成了別樣的美景,村民趙建平正對門前的果樹進行日常管理。“在辦事處的指導和幫助下,我發展起了庭院經濟,果樹已經栽植近5年了,預計再有一兩年就進入盛果期,產量可達三四千斤,收入五六千塊錢。”趙建平說。目前,榮豐辦事處有368戶發展庭院經濟的農戶,他們都是採取“六小產業”模式,發展庭院經濟的引領示範戶。榮豐辦事處爲他們提供花果苗木,定期邀請林草專家進行實地培訓,幫助他們整合房前屋後閒置土地、院落、巷道,栽植小雜果花草苗木約150畝,真正實現了變“靜資源”爲“動資產”,把“小庭院”變爲“聚寶盆”。

榮豐辦事處還擴綠、興綠、護綠並舉,採伐更新了五西線兩側、村屯內綠化壟道原有楊柳樹,整地換沙換土1200方,栽植早酥梨、雞心果、桃李杏小雜果約60畝5000餘株,有效提高了綠化美化覆蓋率。在榮豐辦事處,庭院經濟不僅成爲一道風景線,也使鄉村發展更有“錢”景,照目前發展趨勢預測,3至5年後,149.6畝經濟林逐步進入盛果期,綜合產值約112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約38萬元,368戶美麗庭院年戶均節省果蔬支出約6000元。

榮豐辦事處只是五原縣依託庭院經濟發展特色種植的一個縮影。除種植外,五原縣還不斷拓展庭院經濟的內涵,積極探索庭院其他功能,引導羣衆利用“方寸地”大力發展“庭院+文旅融合”等模式的庭院經濟,以“庭院小經濟”點亮“鄉村大振興”,實現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

爲了讓庭院經濟真正火起來,羣衆真正富起來,近年來,五原縣通過黨建引領、多方結合的方式,引導各鄉鎮、辦事處的羣衆利用院內以及房前屋後空餘土地,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一院一景,通過發展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拱棚、小養殖、小加工“六小產業”釋放庭院潛能,拓展庭院經濟增值增效空間,走出羣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探索農村閒散空地資源再利用模式,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提升”。(記者 薄金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