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北法制报

□讲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半截塔法庭庭长敖楠

整理:河北法治报记者王絮冬

“敖法官,谢谢您帮我找回了女儿!要不是你,我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她了……”5月8日一大早,我刚到办公室,就看见70多岁的李老太在村民搀扶下,颤颤巍巍走进了老窝铺乡下窝铺村法官工作室。老人进来后紧紧握着我的手,哽咽着久久不愿松开。

2021年10月,我担任包联法官,下沉到下窝铺村法官工作室。驻村后,我接到的第一起案子,就是这位李老太申请宣告女儿失踪。两年前,李老太的女儿张某某因家庭矛盾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而李老太已年过七旬,疾病缠身,家庭经济困难,身边又无子女照顾,于是村民建议她到法院申请宣告女儿失踪,来获得政策帮扶。

接手案件后,我认真研判案情,又仔细了解了老人家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考察,我发现这个案子比较特殊,觉得还是应该尝试联系一下张某某。但是,由于当初张某某执意离家出走,没有手机,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我向通信运营商发送了协助查询的通知函,没想到竟然真的查询到张某某名下有一张电话卡,且正在使用。

于是,我拨通了张某某的电话,告知其案件受理情况。令我诧异的是,她听了毫不关心,直接挂断了电话。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我又打了过去,但对方没有再接。

我没有放弃,隔几天就给她发短信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把她父母的电话、照片都发了过去。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我终于打通了张某某的电话,这次我试着跟她拉家常,聊家庭温暖、父母的辛苦付出、子女的责任等等,但她始终保持沉默。好言好语劝了半天还是没有效果,我便大声问她:“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但电话那头仍没回答,还直接挂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相信,即使是石头,也有被焐热的一天。于是,我开始为李老太出主意,鼓励她试着联系女儿张某某,给她发短信,让老人说出女儿走后其内心的难过不舍等,敞开了聊。

“打了,我闺女给我们回电话了!她答应后天就回家。”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第二天,我就接到李老太带着哭腔的电话。过了几天,老太太就向法院撤回了宣告失踪申请。

“敖法官,两年多了,是你让我女儿又回来了!谢谢你,谢谢!”回忆让往事更加清晰。看着眼前正抓着我的手哽咽致谢的老人,我心中无限感慨:“骨肉分离太痛心了!能帮助老人找回离家出走的女儿,我打心底里高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做法官的,就是要怀着热心、真心、诚心,帮群众化解一个个心结,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