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北法制報

□講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半截塔法庭庭長敖楠

整理:河北法治報記者王絮冬

“敖法官,謝謝您幫我找回了女兒!要不是你,我可能這輩子都見不到她了……”5月8日一大早,我剛到辦公室,就看見70多歲的李老太在村民攙扶下,顫顫巍巍走進了老窩鋪鄉下窩鋪村法官工作室。老人進來後緊緊握着我的手,哽咽着久久不願鬆開。

2021年10月,我擔任包聯法官,下沉到下窩鋪村法官工作室。駐村後,我接到的第一起案子,就是這位李老太申請宣告女兒失蹤。兩年前,李老太的女兒張某某因家庭矛盾與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一直杳無音信。而李老太已年過七旬,疾病纏身,家庭經濟困難,身邊又無子女照顧,於是村民建議她到法院申請宣告女兒失蹤,來獲得政策幫扶。

接手案件後,我認真研判案情,又仔細瞭解了老人家的實際情況。經過一番考察,我發現這個案子比較特殊,覺得還是應該嘗試聯繫一下張某某。但是,由於當初張某某執意離家出走,沒有手機,也沒有留下聯繫方式。幾經周折,我向通信運營商發送了協助查詢的通知函,沒想到竟然真的查詢到張某某名下有一張電話卡,且正在使用。

於是,我撥通了張某某的電話,告知其案件受理情況。令我詫異的是,她聽了毫不關心,直接掛斷了電話。本着審慎負責的態度,我又打了過去,但對方沒有再接。

我沒有放棄,隔幾天就給她發短信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把她父母的電話、照片都發了過去。堅持了一個多月後,我終於打通了張某某的電話,這次我試着跟她拉家常,聊家庭溫暖、父母的辛苦付出、子女的責任等等,但她始終保持沉默。好言好語勸了半天還是沒有效果,我便大聲問她:“你這樣做對得起父母嗎?”但電話那頭仍沒回答,還直接掛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我相信,即使是石頭,也有被焐熱的一天。於是,我開始爲李老太出主意,鼓勵她試着聯繫女兒張某某,給她發短信,讓老人說出女兒走後其內心的難過不捨等,敞開了聊。

“打了,我閨女給我們回電話了!她答應後天就回家。”事情很快有了轉機。第二天,我就接到李老太帶着哭腔的電話。過了幾天,老太太就向法院撤回了宣告失蹤申請。

“敖法官,兩年多了,是你讓我女兒又回來了!謝謝你,謝謝!”回憶讓往事更加清晰。看着眼前正抓着我的手哽咽致謝的老人,我心中無限感慨:“骨肉分離太痛心了!能幫助老人找回離家出走的女兒,我打心底裏高興。羣衆利益無小事,我們做法官的,就是要懷着熱心、真心、誠心,幫羣衆化解一個個心結,讓他們感受到司法的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