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南区木格镇中心幼儿园 梁雪波

摘要: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通过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表达对自己熟悉事物的现象的看法,可以促进孩子成长。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是孩子成长的课堂。通过开展丰富的生态活动,让孩子走进大自然,锻炼其体能、陶冶其情操、增强其知识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大自然 成长

一、亲近大自然,快乐成长的意义

(一)萌发走进大自然的观点

张无砚说:“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骂出来的。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你教他多少知识,而是需要你陪伴他、观察他、引导他、鼓励他,在接触大自然中,让他慢慢懂得平凡、尊重和包容。”只有让幼儿到环境中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的美,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快乐成长。

(二)阐述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大课堂。孩子走进大自然,可获得体力的锻炼、经验的积累、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孩子经常接触的是电视、手机、游戏机和电脑等,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即便是在农村,此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师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与孩子共享大自然,让孩子快乐成长。

二、以丰富的生态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一)创设生态化的环境、设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幼儿园借助现有的种植园、沙水区、大型玩具、荡秋千等特色环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暮春时节,种植园里的30多种植物争先恐后地发芽、开花,在老师和幼儿的精心管护下,也变得生机盎然,有水养植物风信子、有自己播种的种子、有土栽培的吊兰等。老师让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孩子们非常喜欢。特别是在种植园里还种植了一些南瓜、辣椒、萝卜、大豆等植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摘豆角、拔萝卜,幼儿手中握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极为满足和开心。教师有时还会带幼儿到种植园里捉蝴蝶、拔杂草等,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同时体验野外的乐趣和户外的魅力。大型玩具是每个幼儿喜欢玩的活动,有滑梯、绳网、阶梯等,每次看到幼儿在大型玩具中欢呼雀跃,是如此的童真。特色环境的设计无形中发展幼儿的跳跃、攀登、平衡和挑战能力,在那里,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充满探究欲望的,没有教师的约束和限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二)抓住季节的特点,亲近大自然

春天的大自然是神秘的,为了让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春天里,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放风筝”的亲子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手持风筝和线轴,五彩缤纷的风筝扶摇直上,栩栩如生。看着自己的风筝在蓝天上愉快地飞舞,孩子和家长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歌声、笑声、感叹声混成一片,孩子们在享受放风筝快乐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光景。根据季节的特点,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可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亲近大自然,让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一)走进大自然,锻炼幼儿的体能

体能锻炼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加强其活动能力,提高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接受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的刺激和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肌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我们幼儿园设计了一系列的大小型玩具,例如,荡秋千、鱼型滑梯等,孩子们可以在大小型玩具中尽情嬉戏;幼儿可以在一些由木材、绳网、山洞、阶梯、攀登等组合而成的活动器械中攀登钻爬、跳跃等,一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另一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那里,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充满探究欲望的,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创造的乐趣,以及与大自然亲近的美好感受与体验。

(二)亲近大自然,陶冶幼儿的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在环境、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能令人愉快的客观环境和环境的变化。融入大自然的孩子,他们也随着视野的开阔变得襟怀坦荡,不再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唯我独尊。而且大自然中各种生态、风情、名胜,让幼儿在情境中能充分感知和陶冶,给予孩子美好的视觉冲击,让人心旷神怡,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意境美。自然景物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具”,孩子们喜欢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正如中国“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所说:“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的。如果他们漠然,呐喊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为了自然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