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衆日報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2023年,山東綜合百強企業總營收達到79388.12億元,18家企業營收過千億元,全省經營主體突破1465萬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449.7萬家。

從人間煙火的民生經濟,到硬核製造的工業脊樑;從通達四方的信息網絡,到鏈接全球的交通動脈……每一個企業的背後,都有一位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他們敬業奮進,把創新融入血脈,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爲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他們之中,有做大做強,將市場佔有率提升到全球第一的領跑者。

機牀裝備被稱爲“工業母機”,其技術水平代表着國家的工業水平。“比亞迪、吉利、理想、蔚來、小鵬、小米等汽車品牌,都是用的我們的大型衝壓設備,去年汽車主機廠的大型衝壓生產線100%來自二機牀。”在濟南二機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順看來,87歲的濟南二機牀新動能澎湃,先後研製出600餘種國家首臺(套)產品,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創新。“企業的生命力,關鍵是看核心競爭力是不是可持續。”張世順說。

他們之中,有向“新”而行,在細分領域摘得冠軍的開拓者。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要開拓細分市場,就得在研發創新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製造技術水平。”山東朝陽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心海深知科技引領的重要性,他帶領企業強化人才戰略、技術創新,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10%開展科技創新項目。目前,企業開展了30多項研發,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錐角圓錐滾子軸承,能讓重型汽車行駛里程從50萬公里提升至80萬公里,綜合降低成本約20%。這種軸承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朝陽軸承也成爲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他們之中,有向“綠”攻關,破解國際“卡脖子”技術的破冰者。

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李永勝帶領團隊進軍磁懸浮技術領域,攻克多項“卡脖子”技術,成功研發出磁懸浮鼓風機、磁懸浮真空泵、磁懸浮空壓機、磁懸浮低溫餘熱發電機、磁懸浮製冷機等磁懸浮動力裝備,在水泥、污水處理、熱電、化工、造紙、紡織、製藥等高能耗行業已成熟應用,成爲國內少數掌握磁懸浮動力裝備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磁懸浮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將繼續自主創新,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作出貢獻。”李永勝說。

他們之中,有耐得住寂寞,始終如一做“有溫度的科技創新”的堅守者。

在齊魯製藥集團展廳裏,“專利牆”“藥物研發列表”奪人眼球,這麼多的創新成績從何而來?展廳中的一組數字或可說明:2023年齊魯製藥研發投入達到44.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1.4%,有2/3投入到了創新藥研發中,擁有一支由3000餘名高素質創新研發人才組成的藥物研發隊伍。在集團總裁李燕看來,製藥行業永遠要考慮如何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做藥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要凝心聚力,耐得住寂寞,做到始終如一,以有溫度的科技創新,研發生產臨牀需要的藥物。”李燕說。

他們之中,有敢爲人先,勇於開拓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者。

港口除了運輸,還能做什麼?在山東港口集團,港口的潛能被“無限”挖掘。“我們加快打造‘依託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構建更具生命力的核心競爭優勢。”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奉利說,山東港口不僅爲全球自動化碼頭迭代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還着眼資源要素集成,成立供應鏈綜合服務中心,推動現代航運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提升。

千帆競發立潮頭,百舸爭流勇當先。

新興與傳統,傳承與創新,產業與人才,在敢想敢闖敢試的山東企業家手中匯聚交融,釋放出更多新質生產力。有事服務、無事不擾,山東不斷厚植企業家成長的沃土,必將在和企業的雙向奔赴中,書寫新的時代篇章。(魏然 陳曉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