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自稱李亞鵬公司前員工的博主在網上曬出與其聊天記錄截圖,公開討薪,表示自己加入李亞鵬公司4年,卻被拖欠工資一年多,目前尚欠6萬多元沒得到補償。該博主還表示多次催促無果,只要提到錢,李亞鵬就選擇性失明,不回覆。該消息一出,迅速衝上熱搜。5月14日,李亞鵬就此事在微博發視頻公開道歉,並表示將積極解決。

對於涉事博主來說,選擇在網上公開討薪,估計也是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在李亞鵬道歉視頻發出後,該博主再次發文表示,私域裏被無視2年多,熱搜了纔在公共媒體迅速道歉,事情發展到現在,自己也很難過,也覺得不體面。但凡能體面,誰會願意選擇撕破了臉。

管理者向員工按時支付勞動報酬,本就是天經地義,也是勞動法明確規定的企業義務,但作爲一位娛樂明星和公衆人物,李亞鵬卻拖欠了前員工如此之久的工資,顯然既不合法,也讓他的道歉難以令人共情。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應設身處地解決“打工人”的實際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讓後者甚至要通過“網絡討薪”的方式來索取自己本該獲得的報酬。

此前,百度高管璩靜事件也引發了廣泛關注。5月,璩靜在社交媒體賬號連發多條視頻,視頻中不少職場觀點引發網友廣泛爭議。其中“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登上微博熱搜,她稱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沒有義務去了解其個人情況;如果員工拒絕和她連續出差50天,“升職加薪的時候不要來找我”等。結果就是,璩靜因這些觀點被罵上了熱搜,最終只能以本人離職收場。

在職場中,爲何受傷的總是打工人?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打工人容易處於弱勢地位。此外,儘管我國已經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保護打工權益,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打工人維權成本高或時間長;對一些惡意欠薪的打擊力度不夠,導致欠薪者仍然逍遙法外。再者,一些企業管理者爲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故意拖欠工資,甚至通過不法手段逼迫打工人接受不合理勞動條件,這些行爲直接損害了打工人的合法權益。

其實,大多數企業管理者,都是從基層幹起,從一位普通員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他們更不該忘記曾經的汗水和辛酸,不該缺少共情能力。只有切實將勞動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管理者才能獲得他們的真心擁戴,以及社會的正面評價,構建良性健康的勞資關係,否則既會面臨法律的裁決,還會敗壞自己的口碑,何苦來哉。

上游新聞 楊雁琳

編輯:康磊責編:李洋,周尚鬥審覈:陳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