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丰县

打造特色桃产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5月初夏时节,走进丰县设施桃大棚,看到如宝石般红黄相间的果实缀满枝头,一片丰收在即的景象。其中,多个早熟品种的桃子即将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销售渠道走向人们的餐桌果盘。

丰县位于江苏最西北部,沙质土壤极其适宜果树的栽培,至今发展果树面积45万亩,素有“果都”“果海”之称。丰县设施桃栽培始于2010年,是丰县的特色果品产业之一。历经多年发展,丰县设施桃存在部分树龄老化、品种亟待更新、生产模式需要转变等现实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丰县推广示范基地依托本体系的技术成果,加快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示范和宣传,推进桃树更新,加快设施桃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了宋楼镇王岗集村示范基地、宋楼镇祝楼村千亩桃设施促成栽培基地、大沙河镇二坝村200亩桃设施促成栽培基地等一批示范园区。推广体系选育的金陵黄露、金霞早油蟠、霞脆、紫金红3号等新品种,及郑州果树所选育的黄金蜜7号、中蟠102、中油蟠9号等桃新品种1.5万多亩。推广应用长梢修剪、果品套袋、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优质生产技术累计10万亩,有力推进了丰县桃产业的集聚发展。

丰县桃推广示范基地位于宋楼镇王岗集村,面积200亩,由徐州云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由6个主体承包经营。2018年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加入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依托单位为徐州市果树研究所,目前已经建成稳定的示范点6个,对接新型经营主体20多个。“我家种了4亩设施大棚,经基地指导采用金霞早油蟠桃新品种,去年平均售价11元/斤左右,亩效益1.5万元,是老品种中油4号的2.5倍。”基地的经营主体负责人宗知宝说。经营大户张世龙也提到自己名下的30亩的设施大棚桃,由于全部采用果品套袋技术,果品价格提升20%左右,收益丰厚。其他160亩的露地栽培桃,采用霞脆、中蟠102等新品种,应用套袋、迷向丝、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果品优质果率高于其他地区10%以上。棚内种植应用的宽行起垄宜机化栽培模式,不仅使得树体雨涝受灾率降低了70%,而且更适于机械作业,亩减少劳动力3个工人以上,平均亩节本增益300元左右。

通过推广示范基地的带动,丰县桃面积稳定5.7万亩,其中设施桃近2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产值约5亿多元,年亩均效益在1万元以上。带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00多家、农户5000多户。围绕桃果销售建成设施桃果专业市场1个,建成苗木繁育基地1000多亩,全县桃育苗主体20多家,其中江苏中果正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江苏省优势苗木企业3家,年销售苗木2000万株,销售额8000万元,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户从事苗木生产。目前,丰县已经成为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桃树苗木生产、销售的集散地,为当地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质苗木保障。 徐秀丽 董正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