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初一,李渊面色庄重地坐在朝堂上,正式下达了讨伐王世充的命令。

此时的关中和北方已经全部稳定,李渊知道自己应该去席卷中原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只要灭掉王世充,天下就将走向统一。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把大军交给了三个姓李的人(含赐姓)。李世民全权节制诸军,李元吉担任他的副手,李𪟝则成为仅次于两位亲王的三号首长。

王世充得知了唐军东征的消息,巨大的震惊和恐惧驱使着他做了抵御准备,从所辖州县大规模招募青壮年参军。然后部署四镇将军把守洛阳四大城门。在周边各个险要之处,也派亲信驻防。他本人还拼凑了三万直属大军,准备一有情况就亲自上马。

有用吗?呵呵……

几天之后,刘德威向东包围了河内;王君廓在洛口切断郑军粮道;史万宝挺进到了龙门,龙门距离洛阳城已经很近了,只有三公里;黄君汉则攻占了回洛城,回洛城距离洛阳城更近了。

李世民本人则带着主力部队进驻到洛阳城北的邙山,当年王世充和李密就曾无数次在这里交战,这个连绵起伏海拔两百多米的山脉对洛阳城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

唐军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集结完毕,连营而进,声势浩大,震动了洛阳附近的州县,许多豪杰、官员、士人都闻风赶来投降。

八月十四日,东都青城宫。王世充和李世民各自带着大军隔河列阵。

打仗和打架一样,动手前都得先搞一下气氛,至少也得来句“你瞅啥”或是“瞅你咋地”,要不然显得自己太沉不住气。王世充和李世民也不例外,两人都十分热情地看着对方,准备做开战前的最后告白。

话痨王世充迫不及待地开口了,抬高调门,远远地向李世民喊话:

“唐在关中称帝,郑在河南称雄,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你却来侵犯我,这是为何?”

这是为何?攻打你这种货色还需要告诉你为何?狼吃羊的时候可从没有问过羊为什么。对这样无聊的问题,李世民一点也不屑于回答,冷笑一声,让宇文士及代为传话。

“普天之下都要归顺我们大唐,就你还抗拒不从,今日来攻打你,正是为此!”

唐军发言人宇文士及的回答冰冷、生硬,不留情面,让本想嘴上讨巧的王世充碰了个钉子。

但王世充深知强大的唐军是惹不起的,哪怕有一线握手言和的机会,就最好不要大动干戈。而现在,和秦王隔河对话就让自己有讲和的可能。于是,他拿出了官场上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那一套,堆起菊花般的笑容说起来。

“还是不要打了吧,我们罢兵讲和多好,贵国可以开个条件嘛。”

这是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几乎卑微到了骨子里。可他的哀求却是徒劳的,他的哀求只换来一句更加冰冷、更加生硬、更加无情的回应。

“我们是奉命来取东都的,不是来讲和的!”

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场外,李世民都没有留给他一点面子。

在李世民坚决无情地回应下,能言善辩的王世充完全抓不到发挥特长的机会,狼狈不堪碰了一鼻子灰,也在自己的部众面前丢了人。

经此一出,他明白议和是彻底指望不上了,于是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阳。

不久之后,郑国显州总管带领所辖州县降唐。数目说出来能把王世充心疼得吐血——二十五个州。

差不多同时,尉州刺史也率领所辖州县投降,数目依然不少——七个州。

……

王世充的州县仿佛成了大白菜,是个人都能拎出一棵去送人。几个月之后,王世充的领土除了一个洛阳城,几乎都已落入了唐军之手。现在的王世充已经不能说是一个国君了,而是一个城主——洛阳城城主。

李渊也得知了王世充近来的处境,知道这家伙已经时日不多了,于是让手下给李世民带去了一道命令——攻取洛阳。不破洛阳,绝不收兵。

有了父亲的支持,李世民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月十三日,李世明则带领玄甲军与王世充的精锐部队在邙山大战,郑军大败,李世民则抓住这次机会乘胜追击,歼灭了七千多人,并进而包围了洛阳城。

此战之后,王世充是彻底被打怕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出城野战,只能闭城自守。

枯燥乏味的攻城战终于开始了。

王世充缩进洛阳城之后,唐军开始在李世民的督促下大举攻城,这是一种全天候、立体式、不间断的围攻,最紧张的时候,一连十多个昼夜都不停息。

但是这围攻好像并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因为郑军退回城内之后就似乎没那么好欺负了,洛阳高高的城墙赋予了他们勇气,遇到来攻城的都会殊死还击。除了利用丰富的守城经验布防以外,他们还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炮和弓弩。

唐军的攻击还像之前那样英勇,却得不到之前那样的战果了。

洛阳城内的王世充本来已是一只瓮中之鳖,但是现在,这只鳖的外壳上却好像长出了刺,成了一只让人无法下手的刺猬。

为了减少伤亡,李世民下令暂停攻势,放了几天假,让将士们稍作休息。然后,他给王世充写了一封信,晓以祸福利害,劝他出城投降。

然而王世充却没有回复。

王世充当然不会回复,因为他并不想轻易屈服。他的郑国,他的皇位,都是经过无数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腥风血雨才得来的,他怎么可以轻易屈服。一旦屈服,这大半辈子岂不都白忙活了!

此时此刻,他正一边在城里硬撑,一边偷偷找了个帮手,这个帮手其实早已经答应了他,只是家里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还没顾得上过来。但是王世充无比确信,只要这个人忙完了,就一定会过来的!因为对这个人来说,救王世充也是在救他自己。

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得利呢?窦建德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方面是要拿捏好双方相争的时机。比如不能放任李世民把王世充彻底消灭了,那时候再去救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也不能在王世充未受重创的时候就去,那样的话,救了他反倒给自己家门口再添一个强敌,到头来也不划算。最好的情况就是两人都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出击,这样才可以确保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就是要扩充自己的力量了。李世民和王世充相持的时候,也是中原难得清闲的时候,而此时山东的孟海公恰好就在眼前,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不趁势去收服他?他的地盘、人马,对自己壮大实力都是很有必要的补充,而且等收服他之后,李世民和王世充就该消耗得差不多了,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于是,窦建德就这么做了。此时,孟海公本人被俘虏,部众也被兼并。王世充也快要趴下了。洛阳城内已经到了无比窘迫的境地,草根树皮都被吃光,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有些人不想吃人,就只能吃泥水和糠麸做成的饼子,直吃到身体肿胀、腿脚发软,最后死在路上。受苦的不只是老百姓,连一些郑国官员都得不到维持活命的口粮,活活饿死在山沟里……

李世民呢?李世民也累了,他近来的措施就是在洛阳城外深挖壕沟,搞长期围困,连城都不大攻了。

窦建德期待已久的良机终于到了。是时候跳上擂台了。

观众朋友们,久等了!李世民,久等了!所有记得我的名字的人们,你们都久等了!

我要让你们看看,我大夏国铁拳的厉害!

窦建德出兵了!他拉出了大夏国的全部人马,以及刚刚收服的孟海公余众,沿着黄河一路朝西,水陆并进,溯河而上。

王世充得知消息,赶紧派弟弟王世辨带兵接应,两军合兵一处,兵力达到十多万人,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杀向了洛阳。

与此同时,王世充本人也强行打起了精神,调集残余势力在洛阳城内修缮武备,企图与窦建德的大军遥相呼应。

这一天是武德四年(621年)三月二十四日,距唐军讨伐王世充已经过去了九个月。

在窦建德的大军向西突进,王世充与他遥相呼应的时候。

李世民正端坐在中军大营里,召开了一次唐军干部扩大会议,他面前坐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将士。

围绕着如何应对窦建德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许多人都以为,唐军应该撤退。理由是夏军来势汹汹、声势浩大,如果耗在这里继续打就会腹背受敌,这样可太危险了。因此不如先把军队撤回去,来日再图进取。

李世民的动作非常迅速,等窦建德大军开到成皋县的时候,唐军已经抢先进驻了虎牢关(多亏李𪟝提前用计吓跑了王玄应)。

这个关口的确易守难攻,窦建德踌躇满志地到了这里,却发现自己的大军根本无法挺进,只好就地筑起营垒,并在板渚(黄河古渡口,与虎牢关隔河对望)建造宫殿,和唐军对峙。

很快,两支天底下最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第一次交锋。

三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准备去探一下夏军的实力。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一起奔夏军大营而去。走出几里路之后,他让李𪟝、秦叔宝、程知节等人就地设下埋伏。自己则与尉迟敬德带上两个随从,亲自上阵诱敌。

“敬德,我执弓矢,你执马槊,虽百万之众能乃我何?”

“嗯。”尉迟敬德答应着。

“前方就是夏军大营,我们过去看看。”

“好。”

几个人一边走一边聊,聊着聊着就到了距离夏军大营三里左右的地方。这时,前方出现了一支夏军的游骑。一个恶作剧似的冒险念头在李世民心头闪过,他轻轻从马鞍上拿起弓箭,瞄准了敌人,突然大喊一声。

“我秦王也!”

敌人听到这话,回头一愣,李世民的箭早已飞来,射死了一个人。

这一举动让夏军游骑非常惊恐,这个射死我们战友的人居然是秦王?秦王李世民!但同时又非常惊喜。因为他们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秦王居然只带了三个人。只有三个人啊!如果能抓到他,岂不是一次天大的立功机会?

在唐军和夏军相持的过程中,王世充的心思活跃起来了。

看见来了窦建德的救兵,他给自己壮起了胆,打算出其不意,来个里应外合。于是搜罗了一批残兵败将,让单雄信带领他们出战,争取打破唐军的包围。

但是,单雄信没能干掉李家的老二,也同样斗不过李家的老三。在洛阳城外,他中了李元吉的埋伏,当场阵亡八百多人,还有一千多人被俘。

王世充那点可怜的兵力本就已经不多,经此一战,又损失了接近两千人,可谓雪上加霜。从此,他彻底失去了出城的勇气,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等着窦建德的消息。

老窦,全靠你了。

但是,窦建德又能给他带去什么好消息呢?他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两个多月以来,夏军不仅毫无战果,士气受挫,而且粮食也即将吃完。更要命的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夏军的运粮车队还遭到了袭击,连押送粮车的大将张青特都被活捉。

消息传来,夏军大骇,人心思归。

饭都没得吃了,这仗还怎么打?

窦建德也开始焦虑起来,对下一步的打算,这个盖世英雄的脑海中也是一片迷茫。继续在这儿耗着吧,好像也没什么突破。撤退回家,又等于前功尽弃。他当初想的可是击败唐军,成三足鼎立之势啊,可如今……

这时,夏国一位著名的谋士给他出了个主意。

“大王,要不咱们不打了。”

窦建德听完一愣。

“不打了,难道你要我逃跑?”

谋士捋了捋自己的两撇胡子。

“非也非也,我说不打并不代表我们要逃。而是我们不在这里打了,换个地方继续打。”

这个谋士的名字叫凌敬,堪称是夏军中最有战略眼光的人。接下来他将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让我们知道夏军中还是不乏超一流的战略人才的,只不过遗憾的是,窦建德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才能。

凌敬是这样谋划的:

让窦建德带领全部兵力北渡黄河,攻取河阳,留下重兵把守。之后进行战略迂回,向西北方越过太行山占领上党,再留兵力驻守,然后占领山西河东的大片土地。

这样行动有三个好处,一是大军北上,可以进入唐军疏于防备的地区,不会损失太多兵力;二是能拓展河东的领土,收拢兵员钱粮;三是如此一来,唐朝的后院就会着火,为了将这把火灭掉,他们当然会立刻回援,郑国之围当然也会不攻自解。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主意。兵法有言“避实击虚,攻则必下,攻其不守也”,围魏救赵就是这一策略最完美的体现,而凌敬的建议则更加稳妥,几乎相当于围魏救赵的升级版。如果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话,可收一石二鸟之效,甚至实现唐、夏、郑三国鼎立之势都不是没有可能。

窦建德并没有察觉到将士们的异样,他一个大侠一样的人物哪料到王世充背后使了这些手段。只是看到大家都不同意绕弯子,士气还很旺盛,主意随之有点动摇。再加上他对自己能力也有一定的自信,于是最终决定留在这里。

“凌敬,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我却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寒了众将士的心啊。你不想打,人家还想立功呐。咱们哪儿也不去了,就在这打吧。”

促使窦建德做出决策的并不是理智,而是面子,因为他已经答应王世充了,总不能食言吧!

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尊严,他选择继续和强大的李世民正面对抗。

五月初一,李世民收到了唐军间谍发来的一条情报:唐军在河边放马的时候被窦建德知道了,他因此判断是唐军的草料没了,于是准备乘机进攻虎牢关。

其实,唐军在河边放马并不是因为缺少草料,唐朝财大气粗什么时候缺过这个呀,还不许人家战马换换口味了?但无论如何,窦建德已经这样认为了,而且很快就会来进攻。

李世民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带上一队骑兵,渡过黄河,爬上了邙山,从高处侦察夏军的动向。

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夏军大营,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布下了一个诱饵。

这个诱饵并不是人或者钱,而是一千多匹战马。李世民下令,将这些马全部赶到河边放牧。这就坐实了唐军草料将尽的消息。如果说本来窦建德对攻击虎牢关还只是一个构思,没有下定决心的话,那么看到这样的场景,他就必定会来的。只要一来,唐军就可以守株待兔,狠狠地打击他。

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带兵来了。然而,他带来的军队却似乎太多了,多到完全超出了李世民的预想。他这次是全军出动。夏国大军从板渚一直排列到牛口渚(注意这个地方),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旌旗蔽日,擂着战鼓徐徐前进,连绵不绝达二十余里,气势十分骇人。

唐军诸将看到夏军的阵势之后,全都惊慌得变了脸色。李世民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原本预想的只是吸引夏军一部过来,好加以歼灭,可没想到窦建德的决心下得如此之大,居然会全军出动。全军出动就意味着要决战,对于决战,自己虽然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但也没想到是在今天啊。

夏王果然不是吓大的,而是专门吓别人的。

李世民自信满满地要钓一条鱼,没想到却钓来一条鲸鱼。

但李世民就是李世民,片刻之后,他还是深吸一口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鲸鱼的个头虽大,却不代表没有破绽。只要能找到它的要害,胜利也不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带上几名将领,走出大营,登上了高处,再次观察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敌军离得越来越近了,气势也越来越可怕。可看着看着,李世民的脸上却渐渐露出了笑意。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李世民一边排兵布阵,一边赶紧派人把那当诱饵的一千多匹马赶了回来。

正在这时,夏军大营里出来了一队骑兵,这支军队只有三百人,看起来像是夏军的精锐。他们在离唐军大营一里开外的地方停了下来,报上了窦建德的口信。

“请贵军挑选几百精兵,与他们比试比试。”

李世民笑了,他只知道窦建德轻视唐军,但没想到会轻视到这种程度。骄兵必败、骄兵必败呀,窦建德如此骄傲自大,他已经时日无多。

从前有很多人轻视过唐军,后来他们都死了。

窦建德的口信无疑是严重的挑衅行为,而对挑衅的回应与否则关乎唐军的尊严,在这种问题上,李世民从来不会退缩,也没必要退缩。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将士,面对这群骄横的乌合之众,不管是决战还是比试,唐军都有把握击退他们。

李世民派出的人是王君廓,此人乃是土匪强盗出身,作战凶狠狡猾、不讲规则,敌军遇到他向来都颇为忌惮,让他出战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夏军凶悍的骑兵,王君廓只带出了二百名长枪兵。虽然他们只有二百人,对阵三百骑兵却一点也不落下风。

最后,王君廓和夏军打了个平手,各自返回了营地。

就在这时,一员小将出现在了窦建德军中,这个人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尽管他一看就不是什么猛将大将,却穿着一身漂亮的铠甲,十分招摇。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胯下那匹马,颜色略微发青,身材高大健壮,看上去是一匹难得的宝马。的确如此,这匹马正是杨广当年骑过的青骢马,现在骑着它的小将叫王琬,是王世充的亲侄子。

自古英雄爱好马,李世民对这匹好马很感兴趣,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真是一匹好马呀!”

话音刚落,有人应声回答。

“主公要是喜欢,俺这就去抢过来!”

说这话的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制止。

“不用不用,我就是说说而已了,怎么能为了一匹马让你去冒险?”

但是不等他说完,尉迟敬德就已经冲出去了,带着两个助手,策马消失在了敌阵当中,只剩下他在后面急得直跺脚。

然而,只过了一会儿,尉迟敬德就毫发无伤地回来了。他不仅带回了那匹青骢马,还带回来了被捆成一团的王琬,而令人惊讶的是,夏军中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能阻拦。

这几件事都是紧张的战事中有意思的小插曲,唐夏两军都在试图通过一些小冲突来瓦解对方的士气,但从根本上说,这都无关战役的全局。

因为真正的大战尚未开始,唐军的主力还迟迟没有出动。

五月初二,中午,仍然在这一天。

虎牢关。

夏军早已列好了阵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唐军决一死战。但是从早晨等到中午,除了双方派几百个人互殴一架,以及被尉迟敬德抢了一匹马之外,连个唐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太阳越来越晒,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又饥又渴又疲劳,就地坐了下来,有的忙着做饭,有的争着去河边取水,队形一下子变得混乱。

这个时候,窦建德心里也很焦急,都等了大半天了,李世民也不过来打个招呼,这决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打?李世民,到底怎样你才会出来?他没去管那些士兵们,而是召集了各位大臣,商量如何进行下一步计划。

然而夏军的表现却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命令宇文士及带三百骑兵出动,去往夏军大营的西边,自北向南穿过。这一次,宇文士及充当的角色还是诱饵。

李世民反复告诫他:“敌人如果不动,你就带兵返回。敌人若动,你就领兵东进。”

宇文士及按计划行动,他的骑兵飞快地从夏军大营西侧掠过,惊起了一阵骚动。片刻之后,宇文士及驻马回头,看到了前来追赶的大队夏兵。

夏军一追赶,侧翼就暴露在了唐军枪口之下。侧翼一暴露,就露出了致命的要害。

窦建德的思绪也变得很乱,他千里迢迢从夏国赶来,带上自己的全部精锐,为的就是击败唐军。可没想到,自出兵以来却连连受挫,从没有过一场像样的胜利。今天好不容易要决战了,却又遭到如此措手不及的打击。难道天命真的不在我这边吗?

然而他并没有来得及想太多,没有大军保护的他已经成了一块肥肉,引得好几拨唐军前来攻打,毕竟擒获夏王的机遇千载难逢,一旦成功就可飞黄腾达啊。

当然像窦建德这样的乱世英雄是注定不会轻易束手就擒的,面对围攻的唐军,他手持武器,发起了凶猛的反击,他的军队也在他的感召下和唐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李世民的舅舅窦抗亲自带兵冲杀过来,交战不利,只能退回。

以勇武著称的淮阳王李道玄挺身陷阵,铠甲上中箭成了刺猬,连战马都被射死,也没有沾到窦建德一根毫毛。

这时,李世民率领秦叔宝、程知节和史大奈(突厥人,隋唐猛将,不是大肚子天王)过来了。他把李道玄喊到身后,让他骑上自己备用的战马,然后让人高高举起了唐军的战旗。

战旗随风猎猎飘扬,战场上的尘土遮天蔽日,李世民带头向窦建德发起了冲锋。

老国舅和小王爷来了,窦建德和他的军队尚可勉强顶住,李世民、秦叔宝、程知节和史大奈过来了,那就只能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

还是想想怎么逃命吧,窦建德的军队被迅速击溃,四散奔逃。

李世民所向披靡,追出三十余里,斩首三千多人。

窦建德本人也被马槊刺中,狼狈逃走,一直逃到了牛口渚。

这里离刚才交战的地方已经很远了,该歇歇脚喘口气了。

可就在这时,另一支唐军也加入到了追赶他的行列。

这支唐军是从别处赶来的,人数并不多,也不认识窦建德,但是却看出来他已经负了伤,而且从外表和穿着打扮上看,这个受伤的家伙很可能是夏军的大官,而抓住大官可是会重重有赏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支唐军向窦建德展开了轮番冲击。窦建德虽然勇猛,但毕竟已经战斗太久了,这时体力也透支到了极限,打着打着,终于失足摔下了马。

抓活的自然是极好的,但为了稳妥起见,斩一具首级也不是不可以。这支唐军齐刷刷举起了马槊,几乎就要一起刺下来。

倒在地上的窦建德急忙抬起右手,高声大叫:

“不要杀我!我是夏王!我能让你们富贵!”

将士们又齐刷刷地收住了马槊,当时那堆兵刃离窦建德的喉咙似乎只有0.01公分。他们带着惊异的表情下了马,控制住这个自称夏王的人,然后开始四处找人,验明他的正身。结果让他们大喜过望,这家伙居然真的就是窦建德。

将士们高兴得都要飞了,立刻把他捆起来,用马驮着返回军营,见到了李世民。

窦建德被俘的地方叫牛口渚,这个地名对他来说很不吉利,因为窦和豆同音,而牛则是吃豆子的,这似乎预示着他这个豆子到了这里就会被牛一口吃掉。巧合的是,不久之前夏军里也曾流传开了一句不知哪里听来的谣言——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窦建德当初听到这话,十分厌恶,如今退到这里,果然当了俘虏。难道真是命吗?

李世民见到窦建德之后,心中的惊喜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这个骄傲自大的河北豪杰落在自己手里,既让他感到非常解气,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征服欲望的满足。但为了显示自己师出正义、运筹帷幄,他还是掩饰住了内心的狂喜,拿出一副义正辞严的口气,斥责起了窦建德。

“我军讨伐郑国,关你何事?大老远地跑来与我们交战,意欲何为?”

在李世民的逼问下,窦建德感受到了一种恍如梦中的无奈之感,不久前他还是威风八面的夏王,怎么此刻就成了一个低头挨训的俘虏呢?这个场面真的太过“超现实”了。但他看到了身上绳子的勒痕,正隐隐作痛,看到了眼前的李世民,正在责问自己。他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或许,这一切都是命吧。我的夏国,我的大军,都结束了。

他茫然失落地叹了口气。

不过,即使在落魄之时,他也依然保留着一位一国之君的风度和乡中豪侠的幽默感,面对李世民的责问,从容回应道:“我要是不来,不还得麻烦你再过去吗?”

回望这一生,他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黄粱一梦,他从一个西域胡人的孩子,混成了称帝洛阳的皇帝。为了权位,他杀害了很多人,这其中有元文都、裴仁基这样的大臣,有杨侗这样的小皇帝,还有许许多多无辜的百姓。其实,王世充并不是一个天生杀人狂,他不停地杀人只是为了权位。然而在实力强大的唐军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他的杀戮和挣扎是没有意义的。他是不得人心的,没有人再愿意帮助他。

该结束了,一个声音告诉他。

就投降吧,他告诉自己。

五月初九,清晨,东都洛阳的城门缓缓打开了。王世充身穿白衣,低眉顺眼地走了出来,经过整个夜晚的思想斗争,他终于选择了屈服。打下去也是死,不打还能活呢,就这样卑微地活下去吧。跟随在他身后的是太子王玄应,以及宗室、文武官员等二千多人。他们浩浩荡荡来到了唐军大营。

郑国也宣告完蛋了。

李世民非常礼貌地招待了王世充,狡猾的狐狸终于落到了猎人手里,事情到此就算圆满了。然后,他带领唐军进入了向往已久的洛阳城,这座雄伟的大城没有向杨玄感敞开,没有向李密敞开,没有向任何群雄中的任何一支敞开。现在它却向李世民敞开了,它终于迎来了命中的主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