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枣香村“鱼菜共生”的温棚内,换氧设施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鱼菜共生”设施蔬菜大棚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鲈鱼陆续出塘。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5月7日,记者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的鱼菜综合种养大棚,养鱼池里,一簇簇鱼苗欢快地在水间穿梭;生长板上,蔬菜碧绿青翠,一片勃勃生机。养鱼的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成为种菜的肥料,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在这里,枣香鲈鱼养殖工作业已开始,目前已投放鱼苗10万余尾。

5月的星海镇,草莓、枣香鲈鱼、香菇、平菇、澳龙、鱼子酱接续丰收。

“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枣香鲈鱼还获得了‘全国创翼之星’奖呢,大大提升了品牌示范性和影响力。”提起枣香鲈鱼,枣香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告诉记者,枣香村立足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村集体荒地多等情况,因地制宜推广“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效益高、生态美、可持续”的绿色致富路。

这种新型生态蔬菜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鱼和蔬菜不仅品质好,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枣香村目前已建成“鱼菜共生”温棚40栋。此外,枣香村盘活盐碱荒地82.4亩,启动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园区项目,新建温棚66栋,投放南美白对虾200余万尾,澳洲龙虾10万尾。

不仅枣香村在盐碱地上获得了丰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化运作,星海镇培育发展了一批与农业产业化相配套、辐射面广、竞争力强、有“星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

实施富慧翔高端水产养殖、德希恩菌丝车间建设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石嘴山市富慧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宁夏第一家鲟龙鱼鱼子酱生产企业,宁夏德希恩生物研发有限公司的德希恩螺旋藻年生产能力达到120吨以上,成为西北地区螺旋藻生产领军企业。

隆惠村蹚出“盐碱地开辟增收路,小香菇撑起致富伞”的产业发展道路。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告诉记者,去年村上种植香菇200栋,年内生产香菇2800吨,实现香菇种植收入超过26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隆惠香菇”品牌影响力。

“不能盲目种植养殖,要分析自身资源,创新培育特色产品,走优质优价的路子。”业内人士指出,乡村产业要高质量发展,需要顺应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构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兼顾农业延伸、工业兴旺、服务业优化,引领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鱼菜共生”的生态种养方式不仅使“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成为现实,也让村子“颜值”提升了。记者漫步在星海镇的祥河村、枣香村。目光所及之处,祥河村段的露天垃圾场不见了,隆惠村、枣香村的黑臭水体和七分沟综合治理也取得显著成效,1万平方米的淤泥被清运,5000米沟渠得到有效整治。随之而来的是满目皆绿、各有特色的村庄,村道旁,40万余株万寿菊正在孕育今年的第一次绽放。

下一步,这个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小镇将进一步盘活旅游资源,持续完善和发展集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新业态。(记者 王 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