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棗香村“魚菜共生”的溫棚內,換氧設施24小時不間斷運行。

大武口區星海鎮棗香村“魚菜共生”設施蔬菜大棚裏,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鱸魚陸續出塘。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5月7日,記者走進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棗香村的魚菜綜合種養大棚,養魚池裏,一簇簇魚苗歡快地在水間穿梭;生長板上,蔬菜碧綠青翠,一片勃勃生機。養魚的水經過處理後直接成爲種菜的肥料,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在這裏,棗香鱸魚養殖工作業已開始,目前已投放魚苗10萬餘尾。

5月的星海鎮,草莓、棗香鱸魚、香菇、平菇、澳龍、魚子醬接續豐收。

“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中,棗香鱸魚還獲得了‘全國創翼之星’獎呢,大大提升了品牌示範性和影響力。”提起棗香鱸魚,棗香村黨支部書記趙亞軍告訴記者,棗香村立足土地鹽鹼化程度高、村集體荒地多等情況,因地制宜推廣“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效益高、生態美、可持續”的綠色致富路。

這種新型生態蔬菜種植方式生產出來的魚和蔬菜不僅品質好,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統計,棗香村目前已建成“魚菜共生”溫棚40棟。此外,棗香村盤活鹽鹼荒地82.4畝,啓動特色水產養殖示範園區項目,新建溫棚66棟,投放南美白對蝦200餘萬尾,澳洲龍蝦10萬尾。

不僅棗香村在鹽鹼地上獲得了豐收。通過政府引導、社會投入、市場化運作,星海鎮培育發展了一批與農業產業化相配套、輻射面廣、競爭力強、有“星海”特色的農產品市場。

實施富慧翔高端水產養殖、德希恩菌絲車間建設等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石嘴山市富慧翔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爲寧夏第一家鱘龍魚魚子醬生產企業,寧夏德希恩生物研發有限公司的德希恩螺旋藻年生產能力達到120噸以上,成爲西北地區螺旋藻生產領軍企業。

隆惠村蹚出“鹽鹼地開闢增收路,小香菇撐起致富傘”的產業發展道路。該村黨支部書記朱兵兵告訴記者,去年村上種植香菇200棟,年內生產香菇2800噸,實現香菇種植收入超過2600萬元,進一步提升了“隆惠香菇”品牌影響力。

“不能盲目種植養殖,要分析自身資源,創新培育特色產品,走優質優價的路子。”業內人士指出,鄉村產業要高質量發展,需要順應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兼顧農業延伸、工業興旺、服務業優化,引領帶動農民羣衆增收致富。

“魚菜共生”的生態種養方式不僅使“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成爲現實,也讓村子“顏值”提升了。記者漫步在星海鎮的祥河村、棗香村。目光所及之處,祥河村段的露天垃圾場不見了,隆惠村、棗香村的黑臭水體和七分溝綜合治理也取得顯著成效,1萬平方米的淤泥被清運,5000米溝渠得到有效整治。隨之而來的是滿目皆綠、各有特色的村莊,村道旁,40萬餘株萬壽菊正在孕育今年的第一次綻放。

下一步,這個鹽鹼地上長出來的小鎮將進一步盤活旅遊資源,持續完善和發展集休閒、旅遊、體驗於一體的發展新業態。(記者 王 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