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網

“小法庭”也有“大作爲”

打造人民法庭別樣“楓”景,甘肅天水法院這樣做

甘肅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以來,成爲新晉文旅“頂流”,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各地遊客繼續打卡天水,熱度不減。天水法院緊扣全市中心工作,緊貼高質量發展,根據全市文旅市場需求特點,用心用情優化司法服務,用“法院溫度”解鎖“留量”密碼,在司法實踐中詮釋法院的責任與擔當,得到了人民羣衆和廣大遊客的點贊認可,成爲護航旅遊市場的一道靚麗“楓”景。

全力守護“熱辣滾燙”的背後,是天水法院牢固樹立“主動創穩”理念,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活動的深刻實踐。人民法庭作爲法院的“神經末梢”,身處基層,承擔着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羣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特別是31個基層人民法庭,立足“一庭一品”創建,充分發揮前沿陣地作用,緊密結合轄區資源稟賦、產業特點和人文特色,強化能動履職,用“小法庭”書寫司法爲民“大文章”。

賦能區域治理現代化

推進鄉村振興、法庭先行,將司法工作放進全區經濟發展大盤中找定位,在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局中謀出路,秦州法院成立“社區法官工作室”,發揮基層法庭效能“最大值”。

訴源治理的關鍵在於從源頭治“未病”,而將司法服務前置,是法庭協助治理的重要手段。秦州法院皁郊法庭根據轄區在農業區的地域特點,與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結對共建了“農業科技法庭”,積極打造“人民法庭+”的聯動解紛模式,主動融入訴源治理,與鎮政府相關部門、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形成聯動機制,將司法宣傳、矛盾排查融入日常,把糾紛吸附在訴前,“農業科技法庭”掛牌以來,通過“人民法庭+”的聯動解紛模式,已審結涉農村土地流轉、農產品買賣、扶貧資金追償等案件110餘件。

推動矛盾糾紛大化解

基層法院創新工作方法,深耕優勢領域,在提升審判質效的同時,做好指導調解法定職責,在推動形成“社會調解優先”工作格局方面深入挖掘,形成黨委牽頭、法庭與政府部門良性互動。

麥積法院立案庭、甘泉法庭聯合鄉鎮司法所走進麥積鎮馮王村,進行矛盾糾紛化解排查及普法宣傳活動,把法律知識送到基層一線、融入村民心中。活動中工作人員向村委會排查瞭解,對排查出的一些潛在的矛盾組織村民現場進行調解。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紮實開展訴前調解工作,以多元解紛之“策”,提升矛盾化解之“效”。甘谷法院推動建立鎮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村社區五部門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五力”聯動工作機制,針對家事糾紛、土地糾紛、相鄰關係等適宜調解的糾紛,開展聯調共治,力爭將糾紛化解在基層。

服務羣衆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法院審理的每一起案件,都需要將每一份訴訟文書準確無誤地送達當事人。張家川縣法院恭門法庭堅持巡迴辦案,對當事人拒不配合、不能通過電話、電子送達等方式送達的案件進行下鄉集中送達。當面對送達過程中被告存在的誤解和質疑時,送達幹警耐心釋法明理,告知其訴訟權利和義務,對於被告有調解意願的案件,及時聯繫原告,通過“背靠背”的方式當場進行調解,讓轄區羣衆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提升人民羣衆滿意度

基層糾紛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小案事不小,更考驗法官司法智慧與審判擔當。清水法院始終把主動創安、主動創穩作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抓手,緊扣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結合“楓橋式法庭”創建以及訴調對接工作,利用人民法庭聯繫羣衆的有利條件,切實把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落到實處,下好“立案、審判、執行”一盤棋,做好做實“訴源、執源”雙治理,爭取讓每一個案件實現案結事了、服判息訴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他也不會在春節的時候來法庭起訴。”正月初九,武山法院灘歌法庭來了一名追索勞務工資的當事人陳某。瞭解情況後,爲了能夠以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法庭第一時間向外省某公司進行送達,並實地走訪項目部負責人、工地負責人覈實瞭解情況,案件得以調解並當場轉賬支付。2024年2月,紅堡法庭受理了原告韓某某訴被告方某某婚約財產糾紛一案,雙方當事人因退還彩禮問題彼此賭氣,互不讓步,以至於本案終以判決結案。在上訴期間,主審法官感到雙方還有彼此讓步的餘地,隨即繼續耐心細緻地調解,疏導雙方積怨,理順雙方“心氣”,案件撤訴調解結案,糾紛得到實質性化解。這兩起案例的順利和解並自動履行完畢,使案件並未進入強制執行環節,減小了當事人的訴累和實現權利的司法成本。

新時代新徵程,天水法院將貫徹落實全省人民法庭工作會議暨“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推進會精神,緊扣“全省創一流,全國爭上游”奮鬥目標,認真謀劃、統籌兼顧、宣傳引導,持續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創建工作。

一個調解案例,就是一幅美麗畫面、一張幸福笑臉,而一張張幸福笑臉見證了“楓橋經驗”的獨特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