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蒋向华

日前,中共安徽省委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命名表彰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和安徽省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岳西县田头乡方边村获评第六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岳西县方边希望小学获评“安徽省文明校园”。

移风易俗,为“文明”方边推陈出新

2022年,中共岳西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岳西县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彻底整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原则,一场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的新风气在全县上下拉开序幕。

“上面提出的厚养薄葬的确是件大好事,但是我们农村千百年留下的规矩也不能破啊!”

“实施一次性安葬怕遭来唾弃,没有人敢带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看干部。2022年9月份,该村党支部书记沈结方年近9旬的父亲沈忠明病逝。沈忠明身为一名老党员,一生扎根基层,工作兢兢业业、清正廉洁,家庭儿孙满堂,在当地德高望重。对于父亲的病逝,沈结方及家人立场坚定,丝毫没有犹豫,果断简化丧事办理流程,实施一次性安葬,为方边村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了先例,奠定了基础。

“刚开始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我们面临困难重重。”沈结方介绍,移风易俗工作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节约开支,守住群众的“钱袋子”。“方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包村干部形成强大合力,加上志愿服务队上门宣传引导,党员、公职人员积极带头依规办理,发挥引领作用,使移风易俗工作在我村形成良好风气。”

据了解,2023年,方边村死亡15人,实施一次性安葬13人,同时该村荣获“田头乡2023年度移风易俗工作先进村”。

环境整治,为“文明”方边添“颜值”

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造型别致的生态景观塘和乡村大舞台……走进方边村中心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高颜值”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谈起村里的变化,方边村沈河组沈声银深有感触地说:“就拿我家来说,院子里以前乱糟糟的,前年村里免费帮我用鹅卵石垒砌了花池,建起了绿化带,而且在公路对面建起了旅游公厕,干净又卫生。”除了沈声银家,方边村以中心社区向周边延伸,帮70多户人家改造了庭院、建起了绿化带,家家户户焕然一新。

“2022年,我村通过实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整合其他资金共投入300多万元,因地制宜新建广场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78盏,新建文化长廊80米,完成方边中心社区生态景观塘、步道、旅游厕所等建设。”沈结方介绍。

方边村为保持和美乡村“高颜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包村干部与村内公益性岗位人员、护林员联合行动,组建环卫志愿服务队以村部中心点、公路沿线、群众房前屋后、独居老人户为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据了解,2023年方边村共开展人居环境38场次,评选12户“星级文明户”,8户“美丽庭院户”,6户“好媳妇、好婆婆”予以表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力“文明”方边内外兼修。

“四三三一”模式,为“文明”方边结硕果

“这是我们的‘四会’‘三队’‘三载体’‘一家银行’,简称‘4331’模式。”在方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栏面前,方边村负责文明创建工作业务的党支部副书记余先治热情介绍起来。“这里面的‘四会’‘三队’图片展览都是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一些日常活动,而‘三载体’和‘一家银行’是我村的特色经验做法,为构建文明方边,取得了新成效。”

余书记口中介绍的“三载体”是方边村按区域划分,由村民组自行筹资新建的“方边村红白理事会”“北山平安灯会”“林湾幸福院”三处民间载体,而“一家银行”指的是“方边村积分银行”。

仅2023年,“方边村红白理事会”“北山平安灯会”“林湾幸福院”开展如民间春节戏灯、春晚、闹元宵、庆国庆等各类文艺活动15场次。值得一提的是,方边村还依托民间载体的优势,在每年重阳节期间,村委会组织年轻同志为老年人打糍粑,而年满60周岁老年人欢聚一堂,大家围在一起,拉家常、传家风、同聚餐,享受吃糍粑的幸福时光。“我村这三处民间载体成为了村民欢度重阳最亲近的场所,方边村的重阳节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年节’。”方边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林国民激动地说。

如何使“积分银行”长效常新,不流于形式,甚者成为全县一张闪亮的名片,关键在于该村拥有一支能干事的“乡贤服务队”。该服务队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老职工、老乡贤组建起来的。每个季度他们都到各组各户收集“好人好事”信息,进行评分确认,村民通过做好事获得积分,到积分银行兑换与分值相等的生活物品。

据统计,2023年方边村“乡贤服务队”到村民收集好人好事信息180余条,在积分银行兑换价值约15000多元生活物品。“村里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来保障积分银行工作正常运行,事实证明是值得的,群众争做好事的氛围上来了,矛盾也少了,我们村‘两委’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美乡村了。”沈结方自信地说。

“文明”方边,何以出圈?如今,方边村已是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景随身行,一幅乡村美景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