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小学生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常常会因为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如何通力合作,帮助孩子提高交友能力呢?

一、孩子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1.缺乏沟通与合作。小学生出现沟通和合作不畅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沟通技巧不足,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如果与同学的团队协作不顺畅,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孤独感与不合群。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等原因而感到孤独、不合群。这种孤独感会让他们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因为身体或心理原因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3.社交技巧不足。小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可能会出现社交技巧不足的情况。比如,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等。

二、如何破除孩子人际交往的困境

1.增强沟通技巧。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在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中,会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为配合学校教学,家长可以在家里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增进友谊。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主动跟同学协作,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孩子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这些活动还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彼此,减少矛盾冲突。

3.加强学校监管。学校日常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欺凌与暴力问题。家长也需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认识到欺凌与暴力的危害性,坚决对欺凌与暴力说“不”。

4.提供心理辅导。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老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由学校提供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倾听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缓解压力。

总之,家校合力培养提高小学生的交友能力是培养正确三观的关键一课。在平日,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之间的友好交往,鼓励他们记录并分享彼此之间真挚友情的故事,引导孩子感受友情的温暖与力量。孩子通过与同学、伙伴的友好交往,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交往,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作者系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教师,金葵花家庭教育工作站成员,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