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口日报

大王庄乡

香椿树替换杨树 消除隐患促增收

本报讯(记者 张猛 孙靖 通讯员 杨云彤) “这杨絮真烦人,一不小心就会吸进鼻子里,而且还容易引起火灾,政府能不能想个办法治理一下啊?”前几天,大王庄乡李庄行政村一位村民向包村干部反映。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年初,大王庄乡党委书记蒋群胜在南方学习考察时了解到矮化香椿树生长周期短,具有产量大、抗病虫能力强、枝桠嫩、口感好等特点,一年可采摘多次,新鲜的香椿市价每斤30多元,晒干的香椿每斤可卖到80元。因此,他创新提议,在严密防范,多措并举治理杨絮的同时,用矮化香椿树逐步代替杨树。“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杨絮污染,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蒋群胜说。

“包村干部要24小时在村,指导群众清理房屋周边的杨絮,制订杨树砍伐证办理计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像重视‘三夏’防火一样重视杨絮治理,消除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蒋群胜的号召下,全乡56名包村干部和20名村党支部书记迅速行动起来,投身杨絮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工作。

乡村干部通过村民微信群进行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正确处理杨絮。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严禁点燃杨絮。

“我们将逐步用矮化香椿树替换杨树,消除杨絮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不断扩大矮化香椿树种植面积,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大王庄乡李庄行政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关文章